【台灣/愛滋】171028 風傳媒:愛滋感染者現身同志大遊行:要擔心的事很多,最擔心的是沒辦法再「被愛」
2018-01-21【我與HIV+OK的故事】 給最愛的你/小丘
2018-01-21【賴院長愛滋失言堂】170923 蘋果:院長,請給我們具體的愛滋政策!
院長,請給我們具體的愛滋政策!
杜思誠/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政策推廣部主任
高智龍/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愛滋講師
在行政院長賴清德22日下午接見醫療奉獻獎得主的場合中,我們難得可以見到行政院長層級的官員,針對愛滋議題提出意見,但非常令人遺憾地是僅片段提及目前愛滋病最大來源是「男男同性戀之間所引起的」,而內容未見具體的愛滋防疫政策。此說法對於愛滋防疫沒有任何幫助,反倒加深反同團體對於愛滋感染者與同志的攻擊力道。
防疫重點聚焦在不安全性行為而非特定族群
疾病管制署已經將危險因子從早期的「同性戀」、「雙性戀」改成「男男間性行為」,到現在的「男男間不安全性行為」,就是將防疫重點聚焦在不安全性行為而非特定族群。在政府統計數據中,愛滋感染者中有較高比例的男男間不安全性行為者,這是台灣的現況而非原因。院長片段發言卻不談此現象背後的因素,只會加深原來社會的刻板印象與污名,反而不利於愛滋的平常化與防疫。
男同志感染愛滋風險的社會性因素
雖然台灣同志處境在亞洲已經是相對友善與開放,但社會上仍存在許多對同志的不瞭解,時常可在大眾媒體看見反同人士對同志的惡意或歧視言論;校園同志青少年被霸凌甚至是自殺事件仍時有所聞;校園裡缺乏同性安全性行為教育;同志仍難以獲得原生家庭的支持與祝福等,這些都是加重男同志感染愛滋風險的社會性因素。
透過社會教育與具有實證基礎的公共政策,才能改善上述的社會因素,並增進愛滋防治的成效
我們認為唯有透過社會教育與具有實證基礎的公共政策,才能改善上述的社會因素,並增進愛滋防治的成效。如:落實性別平等教育,增進社會大眾對同志的理解與接受程度;推廣正確且多元的性教育,包含基本的身體認識、親密關係中的協商能力、不同族群的安全性行為教育等;投注足夠資源在愛滋宣導、預防與去污名的社會教育與政策,增進大眾對愛滋的正確認識,降低社會對感染者的排斥與恐懼;推行事前預防性投藥(PrEP)等國際間已經實證確認有效的愛滋防疫策略。
目前政府單位和民間團體都很努力在做愛滋去污名工作,但院長這樣一句話就極有可能抹滅大家的努力。既然顏純左副市長當初獨排眾議地做了國外有實證基礎、比較進步的減害政策,也看到其成效,那我們也想請問賴院長:
一、針對目前的愛滋疫情,行政院的具體愛滋政策是什麼?
二、如何消除社會對於同志的污名與歧視?
三、如何消除社會對於愛滋的污名與歧視,讓愛滋得以被當作一般疾病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