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愛滋】190504ETtoday新聞雲:【與HIV的距離7】急診醫大喊「這人有H」曝身分…診室全聽到!羅一鈞:理解最重要
2019-05-20
《愛之關懷》期刊180823【 我想與我的子宮道別 】
2019-05-20
【台灣/愛滋】190504ETtoday新聞雲:【與HIV的距離7】急診醫大喊「這人有H」曝身分…診室全聽到!羅一鈞:理解最重要
2019-05-20
《愛之關懷》期刊180823【 我想與我的子宮道別 】
2019-05-20

【台灣/愛滋】190504ETtoday新聞雲:【與HIV的距離番外篇】「你爸有愛滋」國中生狠遭同學霸凌!帶汙名墜4F摔斷身

▲世界愛滋日,愛滋點燈,愛滋防治,愛滋病,HIV,AIDS,疾管署。(圖/疾管署提供)

▲紅絲帶象徵「關心、關懷感染者,以及支持預防愛滋工作。」(圖/疾管署提供)

記者詹雅婷、楊絡懸、張嘉晏/專題報導

2019年4月22日,台中一名劉姓國中生因為長期被同學惡意言語霸凌,公開嘲笑他「你爸爸有愛滋病,才會生出你這個同性戀。」劉同學處在長時間的汙名和壓力下,最後從學校4樓跳下,導致脊椎受傷、雙腳開放性骨折,插滿鋼釘的模樣令人鼻酸。

劉媽媽痛訴,霸凌兒子的同學見他個性低調不吭聲,就變本加厲對他的外型以及父母的職業指指點點。劉同學為了不再被嘲笑,還自行把頭髮剃成三分頭、眉毛也修得亂七八糟,沒想到憾事終究還是發生了。無論他的身分為何,由此可見,即使愛滋已脫去「20世紀黑死病」的外衣,仍沒有擺脫社會的不友善和異樣眼光。

事實上,愛滋病毒(HIV)傳染的途徑分為3種:不安全的性行為(無固定單一性伴侶、沒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滑液)、血液傳染(與感染者共用針具、稀釋液或刮鬍刀、牙刷等尖銳器具)以及垂直感染(感染HIV的母親,可能經由懷孕或是生產的過程,由母體把病毒傳染給孩子),無論何種族群,只要有其中一種行為,都有感染的風險。

▲HIV/性教育,保險套,潤滑液以及安全性行為。(圖/記者楊絡懸攝)

▲預防HIV病毒,進行性行為時務必採取安全措施。(圖/記者楊絡懸攝)

聯合國愛滋病組織(UNAIDS)所訂定的目標「90-90-90」,指的是90%感染者知道自己病況、90%感染者確實服藥治療、90%服藥者的病毒量控制到測不到(即不具傳染力),透過相關單位的努力,台灣在2018年預估已達「84-88-94」的成績。除此之外,也有感染者透過幹細胞移植痊癒的案例,感染者孕婦若積極採取預防措施,傳染給孩子的機率也可降低至2~5%以下;在這個時代,愛滋已非絕症,而是像慢性病一樣可以治療控制。

然而許多感染者仍然深受汙名和不友善之苦,《ETtoday新聞雲》也實際採訪幾位感染者,以感染者的視角,訴說他們在醫療、親密關係、社交互動上遇到的問題,看看感染了12年的感染者如何透過宗教信仰面對自己,以及感染者親友如何調適衝擊。

另外,專題也探討了「友善」資源是否真的友善?抑或是凸顯了大環境的不友善?法律約束感染者要主動告知自己的身分,他們又有什麼樣的苦衷?醫病雙方互相猜測內心想法,多少就形成了先入為主的隔閡,造成病人害怕就醫、醫生覺得不被信任;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強調,未來要終結愛滋,回過頭從第一道防線來看,「體諒和包容」是重要關鍵。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