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4

【歐洲/恐同與愛滋】150611 Medical Daily:研究顯示:在歐洲,恐同國家中的男同性戀與雙性戀,感染HIV的風險較高 / AIDSmeds:恐同讓歐洲男同志忽視HIV

恐同讓歐洲男同志忽視HIV

2015-06-12 AIDSmeds.com 報導 熱線爽歪歪網站 翻譯

分歐洲國家中對同性戀恐懼 ( 編按:homophobia,指對同性戀者的排斥,包括厭惡、仇恨、偏見和歧視,以下一律譯為『恐同』) 的態度與法律,讓和同性發生性行為的男性 (MSM) 無法取得愛滋防治的服務,也不敢與健康照護的提供者討論他們的性向。一項發表在《AIDS》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者檢視來自EMIS (European MSM Internet Survey,歐洲男男性行為網路調查) 中,和HIV相關的資料,此調查包括35國、174000位男同性戀或雙性戀。他們接下來將此資料和不同國家針對同性戀的全國性法律、政策與態度做比較。

研究者發現國家中恐同程度越高,男同性戀與雙性戀對於HIV的知識便越少,而在這些國家中的這些男性也較不使用保險套。

「我們的研究發現顯示出,與其說感染HIV主要是個人過錯造成的結果,不如說感染風險大部分是由這個國家對同性戀的法律、政策與態度而決定。」耶魯大學流行病副教授John Pachankis博士,在媒體新聞稿中如此說明:「這項研究顯示在恐同國家中,男同性戀與雙性戀被相關資源拒於門外,這些資源包括如公開表達自我的心理資源,而這對維持健康是必要的。」
然而,在明顯恐同國家中的男同性戀與雙性戀,其性伴侶數較少,也較不會感染HIV。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在不友善的環境中,這些人較傾向「躲在櫃中」(編按:『出櫃』為LGBT人士表達自己的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相對LGBT人士若果不願意表達,則稱之為躲在衣櫃。) 的緣故。

新聞出處http://www.aidsmeds.com/articles/euro_homophobia_1667_27376.shtml

9698484148_cf6befb575_b 諷刺俄羅斯同志人權低落的行動劇,圖片來源:Flickr

研究顯示:在歐洲,恐同國家中的男同性戀與雙性戀,感染HIV的風險較高

2015-06-11 美國每日醫療網 (Medical Daily) Kristin Magaldi 報導 熱線爽歪歪網站 翻譯

管全球同志(LGBTQ)人權有多處向前躍進,如愛爾蘭的同性婚姻公投獲得壓倒性支持,歐洲仍有許多國家其同性戀恐懼(homophobia)仍是主要的問題。一項最新的研究認為這種對性向的壓抑,不只對男同性戀與雙性戀者的心理健康有害,對其生理健康也是如此。恐同聲浪高漲的國家較有可能有HIV感染人數的上升。

這個研究的研究者來自美國、挪威、德國以及英國,研究成果發表在《AIDS》期刊上。首先,研究者針對歐洲各國,藉由檢視過往調查中這些國家的法律與社會態度,他們量度出各國恐同造成的影響程度。接下來他們使用2010年EMIS (歐洲男男性行為調查,此調查包括38國、175000男同性戀或雙性戀)的結果收集其中的資料。研究中檢視了HIV相關服務的使用程度、需求程度以及行為,發現在較恐同的國家與較不恐同者之間存在差異。

他們的發現證實了恐同存在於社會時,的確有提高健康風險的潛在可能。雖然在恐同國家中,男同志因較少性伴侶而較不可能被診斷出感染HIV,但研究者同時發現這些男同志傾向於對HIV認識較少、對於如何防治所知較少,以及較不常使用保險套。也因此,這些男同志的性行為雖然較不頻繁,但當他們的確選擇發生性行為時,感染HIV的風險是較高的。

研究者相信恐同國家中『迫使男同志待在櫃中』,使他們因此不感染HIV的保護效果,不會持續太久。雖然男同志文化的基礎設施在這些國家中並不多,且男同志酒吧與三溫暖很少、相隔甚遠,但是新的約會、約砲app能使男同志彼此見面而不需向公眾出櫃。正因如此,研究者相信壓抑的政策會使這些男同志處於高度風險中。

「我們的發現是令人驚訝的,表面上看起來在那些最恐同的國家中,迫使男同志待在櫃內有效地使他們較為安全,因為他們HIV感染機會的確較低,」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Ford Hickson博士在最近的新聞稿中表示:「但是處在櫃中是辛苦的、充滿羞恥感的,這特別對心理健康福祉有害。而不敢暴露同志身分也使這些人在處理面對性與HIV時,一直是無知、缺乏資源以及技巧的。當科技改變人們相遇接觸的方式後,看似能保護男同志安全的同性戀恐懼,反而在此時使他們暴露在巨大的危險中。」

這份研究並無註明研究中所檢視的恐同國家是哪些國家,但眾所皆知反對LGBTQ的觀點廣泛存在於東歐國家中,特別是俄羅斯。研究者表示只有在這些國家消弭壓迫以利於教育後,HIV感染的風險才能降低。

「先前對於歐洲愛滋防治的研究顯示,在遏阻HIV時有四個關鍵介入手段:廣發保險套、同儕領導的團體教育、同儕推廣的教育計劃,以及使感染者都有機會獲得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ickson 總結道:「所有的健康當局都應能在進行這些服務的同時,也致力於保護性少數的人權。」

新聞出處http://www.medicaldaily.com/gay-and-bisexual-men-more-likely-contract-hiv-homophobic-european-countries-study-337710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編譯:阿上 (熱線愛滋小組義工、爽歪歪網站執行編輯)
2015-06-15

【香港/感染者動畫】150613 香港蘋果日報:愛滋.知愛–病人相扶持 感動結成夫婦/愛滋感染者的生育 每一個明天

SongYY說明:

提到動新聞,你會想到什麼?模擬社會新聞的動畫?抓漏的旁白哥?
香港蘋果日報和愛滋團體「關懷愛滋」合作,在六月中旬推出了不太一樣的動新聞系列:【愛滋.知愛】,將十位不同作家撰寫的愛滋病真實故事,用動畫形式呈現給大家;其中也會有屬於新聞的紀實採訪,並適時提供關於愛滋的基本知識。
透過主流媒體訴說感染者的故事雖非首創,但同時以通俗動畫形式呈現,是頗為新鮮的嘗試,也讓人期待其效果。爽歪歪在此先轉載6/13~14日推出的,由柳俊江所寫的故事《每一個明天》改編的動畫:因病絕望的瑪思,碰上已婚、同為感染者的昶藍,究竟故事會如何發展呢……

【愛滋.知愛】第一集 病人相扶持 感動結成夫婦

現時香港每年有數百宗新增的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而且比例有增長及年輕化的趨勢。不知大家對愛滋病的認識有多少?提起愛滋病,除了恐懼,其實感染者背後的故事、其親人的體諒與照料,以及社會上對愛滋病的歧視,也很值得關注。

今次《愛滋.知愛》系列,蘋果動新聞和慈善組織「關懷愛滋」合作,將十位不同作家(包括柳俊江、鄺俊宇、邵家臻、健吾、葉志偉、葉念琛、鄧潔明、林日曦及葉念琛等)撰寫的愛滋病真實故事,用動畫形式呈現給大家。

第一集:病人相扶持 感動結成夫婦

節錄自:《每一個明天》-柳俊江

病房充斥着絕望。瑪思靜靜躺在病榻上,腦袋一片放空,死神在窗簾下徘徊,已經辦好陰間的手續。兩下敲門打破了沉默,也出乎死神的預料,一個男人走進了被隔離的房間。

「你好,我叫昶藍。」瑪思沒有回話,因為她沒有明天,不再需要理會世俗,不再需要講究禮貌。昶藍繼續說:「我明白的,我也曾經和你一樣。」瑪思心中起了一絲漣,但花不起力氣回話,全身插滿了喉管,皮和骨之下,剩餘的能量就在腦裡消耗掉了。昶藍再說:「會有明天的。聽我說,不要放棄自己。我也走過你這個階段,要聽醫生的話。」瑪思看了昶藍,一個普通的男子,怎會明白愛滋病的煎熬?兩人四目交投,沒有再說下去,但瑪思感受到莫名的安慰。

0613

在那一天下午,瑪思用盡力氣吃下了藥。隔天,昶藍又再來。如此,反反覆覆,日落之後,不覺日出又來臨。漸漸恢復氣力的瑪思,會起床梳頭化粧,等待明天昶藍的到來。雖然,有時候,昶藍會和太太一起來探望她,但她覺得,她和昶藍的心靈更貼近。

在這九十年代初,愛滋病藥物副作用很大,每次嗅到藥味,身體自然排斥。昶藍曾經病得要靠輪椅出入,體重暴跌至七十磅。他問過自己:既然是不治之症,為何苦苦求生?幸好有家人的扶持、藥物的改良,他終於在幽谷裡重新學習走路,自己走了過來。今天,昶藍看着瑪思,也看到自己,一種莫名的親近感,驅使他一有空就來醫院。而其實,昶藍的太太一直看在眼裡,自從昶藍的病發,兩人的關係,已經轉為一種朋友的情誼,對於瑪思,三人終於冷靜地坦白……
(待續)

昶藍和瑪思最後結成夫婦,但更大難題-生育就在之後等着他們,到底最後他們如何處理,請留意蘋果動新聞《愛滋.知愛》系列。

故事完整文字版收錄於「關懷愛滋」系列小說《十愛》

有關愛滋病的更多資訊,可到「關懷愛滋」網站:http://www.aidsconcern.org.hk
或Facebook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aidsconcern參閱。

新聞出處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13/19183034

【愛滋.知愛】第二集 愛滋感染者的生育 每一個明天

《愛滋.知愛》系列,由蘋果動新聞和慈善組織「關懷愛滋」合作,將十位不同作家(包括柳俊江、鄺俊宇、邵家臻、健吾、葉志偉、葉念琛、鄧潔明、林日曦及葉念琛等)撰寫的愛滋病真實故事,用動畫形式呈現給大家。

上集提到,同樣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昶藍和瑪思最後結成夫婦,但卻要面對更大的生育難題,究竟他們會如何面對?

第二集:愛滋感染者的生育每一個明天

節錄自:《每一個明天》-柳俊江

兩個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結合,來到一個最具爭議的階段:瑪思懷孕了。自從十多歲,瑪思就作着生兒育女的夢,這個夢被愛滋病摧毀後,意想不到地重臨﹗瑪思和昶藍措手不及,害得主診醫生也大發雷霆﹗任性的瑪思,重燃了希望,抓得牢牢不肯墮胎。昶藍和醫生商討了良久,終於決定讓孩子生下來。在懷孕的過程接受治療,採用剖腹分娩的方法,可以大大減低胎兒感染機會。

十月懷胎,瑪思和昶藍步步為營控制病情,小心翼翼地準時吃藥打針。終於,鋒仔出生了,是香港第一個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生產的嬰兒,也是一個健康的寶寶。在訪問時,鋒仔已經九歲,一直跑跑跳跳,吃了一個麵包,又嚷着要吃煎堆。採訪過後,瑪思挽起手袋,昶藍牽着鋒仔,一家三口出發逛街去,彷彿病塌上的一幕沒有發生過,彷彿和你我無異,迎接每一個明天。(完)

0613iiii
在動畫後,記者也採訪了醫師,對相關的愛滋知識做簡單介紹。

請留意蘋果動新聞《愛滋.知愛》系列。

故事完整文字版收錄於「關懷愛滋」系列小說《十愛》

更多有關愛滋病的資訊,請到「關懷愛滋」網站:http://www.aidsconcern.org.hk
或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aidsconcern參閱。

新聞出處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14/19184041

 …

2015-06-07

【美國/跨性別】150607 鄭宇倫專稿:跨性別者全面佔領潮流雜誌,主張「每個人都美」的封面自主

跨性別者全面佔領潮流雜誌,主張「每個人都美」的封面自主

Caitlyn_Jenner_3325767b

作者:鄭宇倫 (臉書連結)

(編按:鄭宇倫為旅美心理師、藝術治療師,長期在LGBT領域服務;本文為鄭宇倫應熱線邀請而撰寫,特此致謝。)

美國十項全能田徑金牌得主凱特琳登上浮華世界(Vanity Fair)最新一期的雜誌封面 (編按:可參閱風傳媒報導《「叫我凱特琳」 變性奧運選手的美麗與自信》) ,她的照片以破世界紀錄的速度席捲了美國社會與同志圈,順帶引起了許多性別權力、種族階級上的討論,其中以跨性別社群所發起的「我的浮華世界封面」(#MyVanityFairCover)活動最為精彩。

rs_634x845-140529130109-634.time-magazine-laverne-cox凱特琳在今年四月於美國電視ABC頻道正式以跨性別的身份出櫃(編按:請參見鄭宇倫發表於Queerology網站的布魯斯的櫃子一文,布魯斯為凱特琳之前的名字),事實上凱特琳的封面不是跨性別者第一次躍上國際主流雜誌,一年前美國影集Orange Is the New Black的女星Laverne Cox就已為美國時代雜誌 (Time) 拍攝封面,Cox在報導中暢談美國跨性別人權運動和反暴力霸凌等跨性別社會議題,封面標題是「跨性別的轉捩點」。這次Cox也以凱特琳在浮華世界的照片向主流媒體媒體喊話,強調這些審美觀的標準是建構於一個由經濟、性別、以及身體健全等刻板印象的基礎上,要求社會在讚美凱特琳身材外型有多正的同時,也花時間將鎂光燈聚焦於和凱特琳一樣勇敢、自信、美麗的跨性別者,呈現跨性別社群的多樣性。

0607美國脫口秀主持人Jon Stewart在節目中批評:「當凱特琳是男人時,媒體談的是你的運動表現、你的事業,但是現在我們只在乎身為女人的你長得正不正。」

Crystal Frasier和她的室友Jenn Dolari也對媒體如何將跨性別女性身體外貌標準化感到厭煩,她將浮華世界封面標題「叫我凱特琳」 (Call Me Caitlyn)權力翻轉,在網路上提供修圖模板讓人自由下載,你可將自己照片製作成浮華雜誌的封面。這樣一個活動吸引了許多跨性別者的共襄盛舉,在網路社交媒體上寫上更多更真實更多元的「凱特琳」。

twitter Crystal Frasier 在推特上提到:跨性別女性存在各種各樣的多元,而我們都値得亮相,値得被愛。

ad_171533087

myvanityfair-4

延伸閱讀:

  • 如果你也想看看跨性別者的多元樣貌,可以在推特和instagram以 #MyVanityFairCover 這個標籤搜尋,便可看到響應活動者的照片。
  • Laverne Cox在Tumblr上對於主流媒體的呼籲:
    http://lavernecox.tumblr.com/post/120503412651/on-may-29-2014-the-issue-of-timemagazine
  • 美國媒體buzzfeed對此活動率先報導
    http://www.buzzfeed.com/skarlan/where-is-my-vanity-fair#.tj4759onw3
  • 英國電訊報對於 #MyVanityFairCover 活動的報導:
    http://www.telegraph.co.uk/women/womens-life/11653455/Caitlyn-Jenner-Trans-women-are-making-their-own-Vanity-Fair-covers.html
  • 2015-05-26

    【友團/講座】150528 公益爆米花#15|房間裡的愛滋大象-醫生、NPO工作者和愛滋病友的協力作戰

    NPOst公益交流站 X PanSci 泛科學

    公益爆米花#15|房間裡的愛滋大象-醫生、NPO工作者和愛滋病友的協力作戰

    你願意擁抱愛滋感染者嗎?你知道愛滋可以被藥物控制如慢性病嗎?你知道在今年一月修法之前,若你有在台灣定居的外籍朋友感染愛滋,就必須被遣返出境嗎?

    人們仍常因為對愛滋的陌生而害怕接觸感染者,各種千奇百怪的錯誤愛滋感染途徑不斷流傳,Line上引人恐慌的消息如「鳳梨罐頭被注射愛滋感染者血液」仍不斷出現。愛滋就像房間裡的大象,龐大可見,卻又被假裝看不見,我們往往將愛滋劃出生活,知道它存在卻無法想像它出現在自己的日常。

    這次,NPOst邀請到長年關心愛滋治療與愛滋感染者權益的羅一鈞醫師,以及處理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愛滋小組業務、同時為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理事的杜思誠,分別從醫療和NPO工作的角度,帶我們摸象、了解台灣愛滋議題。

    時間:5/28(四)19:00~21:00(18:30開放入場)

    地點:胖地台北(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71號3樓)

    票種:

    • 學生票 150 元(限量10張,敬請攜帶有效註冊章之學生證報到入場。本票種不含贈書。)
    • 一般票 200 元(本票種不含贈書。)
    • 知性票 300 元(入場即贈《戰勝愛滋 : 一段永遠改變醫療科學的故事》1 本。)

    報名網址:http://www.accupass.com/go/aidsfighting

     

    講者介紹

    羅一鈞|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 台大醫院內科兼任主治醫師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與台大感染科主治醫師,2014年8月前往奈及利亞協助伊波拉防疫。同時也經營以愛滋為主題的部落格「心之谷」。早年到非洲馬拉威服外交替代役,並長年與感染者相處後,羅一鈞將愛滋視作畢生志業,以醫學專業化解大眾對愛滋的恐慌,希望能將愛滋化為慢性病、消除社會對愛滋感染者的歧視。



    杜思誠|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政策推廣部主任、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理事

    暱稱小杜。在熱線負責愛滋小組工作。熱線長期關心同志社群的性愉悅與性健康議題,也持續透過電話諮詢、匿名篩檢、教育演講、政策監督等方式進行愛滋教育及去污名工作,希望同志社群及社會都能與愛滋和平共處。

    其他注意事項

    活動流程:
    時間 內容
    18:30 – 19:00 聽眾報到
    19:00 – 19:10 主持人開場及參加者自我介紹
    19:10 – 19:40 講者羅一鈞分享
    19:40 – 19:50 中場休息
    19:50 – 20:20 講者杜思誠分享
    20:20 – 21:00 講者對談以及聽眾提問
    21:00 – 散場

    其他事項:

    • 若網路報名未額滿,將開放現場繳費入場。
    • 有對報名任何疑問,歡迎於上班時段撥打 02-2366-0699 #618 或寄信到 npost.tw@gmail.com 詢問。
    2015-05-07

    【感染者故事/愛滋學童後續】150506 壹週刊:黑暗中仍有微光–2006年愛滋學童「家家」被迫休學事件後續

    黑暗中仍有微光

    2015年5月6日 原載於壹週刊 撰文/賀照縈 攝影/李智為

    轉載於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臉書

    男孩家家,在他18年的生命中充滿了黑暗,他被吸毒的父母棄之不理、從小被阿公暴力相向、被母親感染愛滋病而遭學校退學…他沒做錯什麼,卻被所有人遺棄。

    走投無路的他,竟被一個不畏懼愛滋病的楊婕妤收留,她餵飽他、關愛他、包容他。楊婕妤好似一道微光,點亮了家家的路,他跌跌撞撞地往前走,學著接納別人的好意,學著分辨是非,學著面對內心的陰暗。

    被微光照亮的家家,竟也成為別人的微光,這是生命難以預料的發展。

    三個月前,家家(化名)好友的全新腳踏車被偷了,幾天後,他們在路上撞見一個男孩正騎著那台被偷的車,被家家逮個正著。他義憤填膺上前盤問,才知道男孩是隔代教養、父母離異、家裡是低收入戶。本想報警的家家竟然跑去便利商店買了10顆茶葉蛋和6瓶飲料給男孩,還塞給他3百元,對他說:「不要偷,這個給你用。」我問家家為何沒報警,他搔搔頭說:「就有點同情他,他的背景跟我很像。」家家的原生家庭,是他心底的一道陰影。

    家家今年18歲,住在台北,長得高壯,但聲量細小,有點害羞。採訪這天約在家家的租屋處,天氣很熱,他主動拿飲料給我,明明是個體貼的舉動,卻故意說:「有人要我拿給你。」旋即坐回電腦前玩game,不時偷偷觀察我。

    愛滋學童的標籤

    9年前,家家就讀台北市古亭國小,國小2年級時,校方把他罹患愛滋病的事透露給家長會,隔天一群家長在教室後面排一排,監視家家。一位不願具名的古亭國小退休老師說:「家家去上廁所,幾個家長就跟過去,深怕他跟別的孩子接觸,還有家長說他眼神怪異,心術不正。」

    這個事件讓家家很受傷,他記得同學和家長充滿敵意的對他說:「你別講話,否則會把愛滋病傳染給別人。」隔天他就被迫休學。從那天起,家家把「愛滋病」當作自己最小心保守的秘密。

    chiachia1

    家家是高雄人,有個哥哥,爸媽在他很小就離婚了,他連他們在做什麼工作都不清楚。家家的爸爸因毒品案坐牢10年,去年出獄;媽媽因吸毒時共用針頭感染愛滋病,3年前發病過世。家家的愛滋病就是被媽媽垂直感染的。

    家家和哥哥跟阿公阿嬤住,做粗工的阿公,一喝醉就打人,家家說,阿公拿掃把亂打,也曾把阿嬤打昏送醫。對小家家來說,阿嬤是唯一疼他的人,卻在他小學就過世了。

    讓人心酸的是,家家深深記得唯一一次被媽媽照顧的時刻,「8歲時我愛滋病發,嘴巴破掉好痛,那天媽媽整夜在醫院陪我,還餵我吃水餃。」後來家家的媽媽表明無力照顧,於是高雄社會局介入,把家家安置在門收容愛滋病患的「關愛之家」。家家是個不輕易洩露心事的人,問了多次他才說:「對媽媽,有怨吧,怨她為什麼傳給我這個病?」在最幸福的時刻卻被遺棄,他把對母親的愛與怨全攪在一起了。

    「關愛之家」秘書長楊婕妤把全身皮膚潰爛的家家接回家,每天為他換藥、吃藥,他才逐漸康復。但8、9歲的家家,接連遭受家人拋棄、被學校趕出校園的傷害,變得沉默、害怕接觸人群、常不告而別。

    來自吸毒家庭

    楊婕妤好不容易找到一所願意收留家家的國小,他卻動不動就翻牆逃學,楊婕妤只好去網咖或漫畫店找,找到了,帶回家,隔天他偷楊婕妤一些錢,人又不見了。家家說:「我一開始是害怕去學校,後來就不愛去了,我本來連國小畢業證書都不想唸,因為畢業前4個月都沒去上學。」逃跑,也是一種試探,試探楊婕妤和關愛之家的叔叔阿姨何時要拋棄他。

    從國小到高職,家家換過7所學校,最後只讀到高一肄業。面對這個令人頭痛的孩子,楊婕妤從不體罰,回想那段歷程,她說:「他也想當個好孩子,但它們家7、8個人吸毒,這種環境成長的孩子很辛苦。」楊婕妤帶著自責的口吻說:「其實我不會教,只會溺愛,包容再包容是我唯一能做的。」

    楊婕妤不只照顧家家,她還照顧許多愛滋病患、愛滋寶寶、非法外勞和外勞生下的小嬰孩。病友小良(化名)說:「家家雖然皮,但他很喜歡陪這些弟弟妹妹,他國中就會幫忙沖奶粉,孩子哭鬧時也會去抱他們。」有一天,一位愛滋病友發病卻拒絕就醫,家家激動的勸她:「妳一定要去看醫生,不然妳的孩子將來會沒有媽媽。」說完還自願送她去急診。家家雖然不被主流社會接納,卻習得對人的善意與理解。

    儘管愛滋藥物已進步到能把人體的病毒數降至極低,但類似家家的案例仍在發生。楊婕妤告訴我一個故事—4年前,有個台東就讀小一個女孩,也是被吸毒的媽媽垂直感染愛滋,病情曝光後,學校逼女孩轉學,害怕接觸病童的老師甚至患了憂鬱症。

    家家在關愛之家看過一些愛滋病患死亡,問他怕不怕?他說:「不過就是燒成骨灰,解脫了,我不怕,但別人好像很怕。」說穿了,令家家害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帶來的歧視和排斥,這也是為什麼他在受訪時,很介意我們拍到他的臉,而他的朋友圈也只侷限在關愛之家的人。

    2年多前家家經歷了人生中的另一個低潮,他被關進了少年觀護所。起初,他只是去住家附近的廟宇鬼混,也跳起了「官降首」,他覺得好玩,很威風。有一天,他向同夥的年輕人借車,後來被警察查到是贓車,被關了42天。

    逆境中求生存

    沒想到這竟成了家家的轉捩點。「那時我想,完了,咪咪(楊婕妤)大概不要我了。」絕望的家家想起了楊婕妤的點點滴滴,「他比我媽媽還像媽媽,她給我吃飽、買衣服球鞋給我、帶我出去玩,我不讀書時,她說沒關係,我們再去找下一間學校。」這麼說時,家家的眼神純真得像個小孩。

    「沒想到第25天,咪咪來看我了,她沒罵我,只是問我好不好,以後要不要乖。」那一刻,家家在心裡下定決心,不要再給楊婕妤惹麻煩了。

    出獄後,楊婕妤抱著孟母三遷的心情,把家家調去屏東一所高職,雖然家家只讀一學期又讀不下去了,但他不再跟陣頭的青少年聯絡,也不再偷東西。我問家家如何改掉偷竊的行為?他興致勃勃地說:「我在少觀所看過一套漫畫,是在介紹法律的。」你本來不知道嗎?「我以前對法律一點概念都沒有。」

    前陣子,「關愛之家」的志工阿姨對家家開了一個玩笑,她說:「我這邊有一件偷來的衣服,送給你。」家家說:「那是贓物,我不要!」惱羞成怒的他一時失控,拿起手邊的罐頭往地上砸…。關愛之家的工作人員周富美跟家家相識9年,她說:「家家很少暴怒,其實他心裡有許多憤怒,為什麼我要生這個病?為什麼大家排斥我?為什麼家人不要我?其實我很高興看到他把情緒發洩出來。」

    那些帶來陽光的人

    18歲的家家,半年前開始打工賺錢,月入1萬5千元,他把薪水的一半都花在線上遊戲,每天花4個小時打game。他說虛擬世界比較好,現實世界太殘酷了。

    在他心目中,電玩排名第一,再來就是楊婕妤了,他用第一份薪水請楊婕妤看電影,用第二份薪水買了一條項鍊送她。曾經,家家多麼害怕跟人建立親密感,送出一條項鍊,對他意義重大。家家說:「這些年,都是咪咪在保護我,她給我無盡的愛。」

    家家也談戀愛了,女友是他小時候的玩伴,她早就知道他有愛滋,她說沒關係。關愛之家的大人們常提醒家家「做愛做的事一定要戴保險套。」但2年來,家家連對方的手都沒牽過,「我不敢牽…只要默默付出就好了。」採訪空檔,他用手機播了一首歌給我聽,是潘美辰的《我想有個家》。問他將來想成家嗎?他卻說「沒想過耶。」

    周富美很了解家家,她知道家家始終沒忘記原生家庭對他的傷害,尤其是阿公的暴力對待。最後一次採訪,周富美借了我們的攝影機,要家家對阿公說些話。家家一開始很抗拒,醞釀了10幾分鐘後,家家竟開始對阿公飆髒話…一句、又一句…最後,他使盡力氣大聲說:「我已經長大了,你不能再打我了。」

    文章出處:http://www.nextmag.com.tw/magazine/people/20150507/18824713
    https://www.facebook.com/twhhf/photos/a.324417697680397.1073741830.323974954391338/702446973210799/?type=1&theater

    chiachia

    2015-04-29

    【台灣/創意保險套】150424 自由時報:保險套不再卡卡! 依粗細變身各種蔬果 / 中國時報:一握知大小 棒狀蔬果保險套吸睛

    SongYY說明:這個新聞中的產品頗有趣的喔! 期待能夠商業量產的ㄧ天。在此之前,如果你有根”白蘿蔔”或”大黃瓜”屌,請參考性愛達人中的”你套對了嗎?”單元,裡面有介紹一些大尺寸保險套的廠牌喔!

    保險套不再卡卡! 依粗細變身各種蔬果

    2015-04-23 自由時報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保險套戴起來不舒服,問題不在長短,在粗細。」台北科技大學學生潘冠豪買遍市面上的保險套,自行測試近百個後,決定進行保險套大變身,為不同粗細的陰莖,設計小黃瓜、紅蘿蔔、香蕉、白蘿蔔、大黃瓜等由小到大的尺寸,且配上蔬果亮麗的綠色、黃色和白色,提高舒適度,也減少購買者的尷尬。

    台北科技大學今舉辦「設計系畢展暨新一代設計展」記者會,曾獲德國IF設計獎潘冠豪再發揮設計巧思,針對保險套脫落或太緊破裂,加以改善,設計出「食色,性也」保險套產品。

    Canon_condom他發現問題在每個男人的陰莖粗細不同,根據一份全球男人陰莖調查,多數人陰莖是直徑4公分粗,因此潘冠豪設計了5種尺寸的保險套,直徑3、3.5、4、4.5、5公分。

    潘冠豪表示,為減少購買者的尷尬,他以親和力強的棒狀蔬果作為外包裝,由細到粗選擇了小黃瓜、紅蘿蔔、香蕉、白蘿蔔、大黃瓜,再搭配設計自動販賣機,購買者可以手握實測大小就知道該買哪種尺寸。

    潘冠豪表示,測試使用結果,因為保險套貼近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了舒適感,希望可增加民眾使用保險套,進行安全性行為的意願。

    新聞出處: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295530

    一握知大小 棒狀蔬果保險套吸睛

    2015年04月24日 中國時報 洪欣慈/台北報導

    很多人購買保險套常買錯尺寸,增加保險套滑落、破裂風險,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潘冠豪以棒狀蔬果為概念,設計出新型態保險套包裝「食色,性也」,使用者可直接透過握拿圓柱包裝來選購適合尺寸,成果入圍今年新一代設計展視覺傳達設計類最佳設計獎等多獎項。

    北科大即日起至28日在校內藝文中心舉辦設計畢業展「心島圖」, 現場展出76件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空間設計作品,5月1日至5月4日也將在新一代設計展場呈現。

    工設系學生潘冠豪有感市面保險套雖分尺寸,但民眾多不曉得,方盒設計也無法讓使用者得知確切大小,因此以小黃瓜、紅蘿蔔、香蕉、白蘿蔔、大黃瓜5種棒狀蔬果為概念,設計出直徑3到5公分不等5款保險套,使用者可藉握拿圓柱包裝挑選適合尺寸。

    潘冠豪說,為改善現有問題,他在發想過程中買了100多個不同品牌的保險套仔細研究,也親身試用,發現使用者容易分不清正反面、沒擠出前端空氣等問題,因此他在包裝內部設計有突起塑膠片,拉起保險套前端就能擠掉前端空氣,也解決分不清正反問題;選擇蔬果為設計靈感則是希望大家以更健康、自然態度,看待保險套。

    新聞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4000436-260114

    照片取自commons.wikipedia,和新聞無關

    近期推薦

    【短片】濃濃泰國風!《好難開口向你說……》小帥男主角怎麼面對關係中的秘密?
    1423664822-2823639316
    【感染者故事/伴侶】150227 Watenman:[心情] 我的背後0
    1423664822-2823639316
    【短片】太有事!光是食物不用人也能拍成限制級G片?! –菲律賓宣導短片 FOOD PORN
    FP01

    2015-04-15

    【台灣/性安全】150414 中央社:桿菌性痢疾 8例疑性行為感染 / 蘋果日報即時:疑口肛交染桿菌性痢疾 國內首見 / 附感染科醫師務實建議!

    桿菌性痢疾 8例疑性行為感染

    2015/04/14 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14日電

    疾管署表示,本土桿菌性痢疾確定病例比前3年高,今年的29例中有8例疑似透過性行為感染,呼籲避免肛吻、肛交、口陰交。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說,這8名疑似透過性行為感染的都是男性,年齡介於24至46歲之間,因均無共通餐飲、水源或公共場所,懷疑與性行為傳播有關。

    今年迄今共累計64例桿菌性痢疾確定病例,過去3年約41-43例,今年病例數是近3年最高,其中35例是境外移入病例、餘29例本土病例,而本土確定病例數仍比過去三年同期(6例、5例、5例)高。

    防疫醫師羅一鈞說,桿菌性痢疾是第二例法定傳染病,需在24小時內通報,潛伏期為12-96小時(通常1至3天),有時長達1週。症狀包括程度不等腹瀉、發燒、噁心、嘔吐、痙攣及裏急後重(有便意,卻拉不出來)、血便及粘液便等症狀,但部分民眾呈無症狀帶菌者。

    羅一鈞說,國外文獻資料顯示,經由同性或異性間肛吻、肛交、口陰交等性行為,可能提高感染桿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A型肝炎)等腸道疾病傳播之風險。

    疾管署提醒民眾,平日應養成良好飲食及個人衛生習慣,維持單一性伴侶或減少性伴侶數量;避免肛吻、肛交、口陰交等不安全性行為,或採取適當的防護,避免口腔與陰道或肛門的直接接觸,如覆蓋食物的塑膠保鮮膜,可作為口交隔絕物,以避免感染。

    新聞出處: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504140315-1.aspx

    疑口肛交染桿菌性痢疾 國內首見

    2015年04月14日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邱俊吉/台北報導

    病管制署監今下午公布桿菌性痢疾最新疫情,統計國內今年至昨共有29例本土桿菌性痢疾確定病例,創下近4年同期新高,其中8例無法排除是由口肛接觸或肛交後口交等性行為所感染,呼籲民眾應避免肛吻、肛交、口陰交等不安全性行為,或採適當防護以免口腔與肛門、陰道直接接觸。

    疫調顯示,上述8起病例均為男性,年齡介於24至46歲間,均無共通餐飲、水源或公共場所,因此懷疑與性行為傳播有關。

    根據疾管署資料,今年至昨共計64例桿菌性痢疾確定病例,其中35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餘29例為本土病例,遠高於過去3年同期的6例、5例、5例。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說,今年病例數激增,8人疑似與性行為有關,其餘21例與飲食有關,21例中有18例為群聚感染,但他不透露細節,僅稱發生於一團體生活的單位。

    dental-dam-safer-oral-sex003周志浩也說,國外早於1990年代便已宣導不安全性行為應警覺桿菌性痢疾,但國內罕見相關病例,這是首次提醒民眾注意,應盡量避免進行口肛接觸、口陰交,若還是要進行,最好使用口交保險套、口交膜,肛交則應戴上一般保險套,以降低感染機率。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414/592341/

     

    SongYY說明:

    針對桿菌性痢疾的預防,相較於媒體,榮總感染科醫師顧文瑋用幽默諧趣的口吻,在個人臉書上做了較務實的提醒,經顧醫師同意轉貼,特此致謝。以下是原文:

    什麼 除了阿米巴還有桿菌性痢疾?

    男孩女孩們看了新聞報導之後
    如果你覺得人生的樂趣會少了一半的話(咦)
    其實還有些方式可以預防的
    譬如說 如果你或你的伴侶有血便、腹瀉、發燒、腹痛
    或是一直想解便卻解不出來的症狀
    請到感染科或是腸胃科作進一步檢查噢~

    另外也可以考慮使用所謂的口交膜 “dental dam”
    或是把保險套剪開貼著小菊花使用
    可以參考下面這篇的圖片(大誤)
    http://www.menshealth.com/sex-w…/butt-motorboating-explained
    (小編按:這真的可以不用看XD)

    或是這裡有詳細的影片可以參考(給他用力咬下去~)
    http://learn.condomdepot.com/how-t…/how-to-use-a-dental-dam/


    (SongYY補充:影片中有說明也可以用剪刀,但如果碰到臨時找不到剪刀的狀況,用咬是最方便的囉!)

    延伸閱讀:
    anal07
    爽歪歪性愛達人:肛吻–打開極樂密徑

    2015-04-09

    【泰國/預防性投藥】150409 愛泰男同志可參考!泰國推動超平價口服藥物預防愛滋計畫PrEP-30,一天只要30泰銖!

    愛泰男同志可參考!泰國推動超平價口服藥物預防愛滋計畫PrEP-30,一天只要30泰銖!

    2015-04-09 熱線爽歪歪網站爽小編 編譯

    潑水節快到了,許多愛泰男同志又要開始「返鄉之旅」,投入「祖國」的懷抱。在潑水節各國男同志大集合前,泰國男男性行為網站 Adam’s Love 也大力推動他們的新計畫–PrEP-30

    PrEP是接觸前預防性投藥 (Pre-­Exposure Prophylaxis)的簡稱,簡單來說,就是未感染者在有感染風險之前,服用抗病毒藥物 (最常使用的藥物是Truvada,台名舒發泰),以預防感染HIV的方式。多項研究顯示,服用藥物的未感染者,可降低感染HIV的風險 (最近的兩個研究是 PROUD 和 IPERGAY,降低感染幅度可達86%)。美國已在2012年7月核准舒發泰的PrEP用途,也在2014年公布臨床實務指南,是美國大力推動的防治策略之一。

    cms182img3

    然而舒發泰的原廠藥藥價不便宜 (在台灣,目前一顆383.5元,在其它已開發國家也都不便宜),若按美國臨床指南每日都要服用,是一筆相當可觀的費用。這也是為什麼泰國的PrEP計畫會引起注目的原因:泰國和印度、巴西等國相同,允許生產專利未過期藥物的學名藥 (非原廠生產,成分一樣但是價廉的藥物),而PrEP-30所使用的就是舒發泰的學名藥,透過計畫補助後,一顆只要30泰銖 (約30元台幣)! 這樣的價錢 (在台灣大概相當於每天一杯便利商店咖啡的價格),讓有意使用者大多可以輕鬆負擔。

    到底這項計畫的內容為何呢?台灣的旅客也可以使用PrEP嗎?要去哪裡才有這項服務呢?底下是來自爽歪歪網站翻譯Adam’s Love網站上的資訊,提供愛泰同志一起參考囉~

    服務簡介

    PrEP-30 是提供接觸前預防性投藥(PrEP)給從事男男性行為(MSM)的泰國人與外國人的一項計畫 (同時也是一項研究),提供服務的場所是在泰國紅十字愛滋研究中心的 「匿名診所」(Anonymous Clinic,匿名就是診所的名字),提供的組合藥物是「tenofovir/emtricitabine」 或是 「TDF/FTC」(在西方國家的原廠藥商品名為Truvada,台譯舒發泰)。在這個複合性的愛滋防治計畫中,另外還包括了諮商、HIV與B肝與腎臟的篩檢,以及保險套與潤滑液的提供。PrEP-30的費用包含藥物、實驗室的篩檢,以及諮詢在內,總共約每日30泰銖(接近一美元)。

    接受 PrEP-30 的條件

    必要條件:任何一位 1.年齡大於18歲;2.最近的HIV篩檢結果為陰性

    而且在過去6個月中至少有以下其中一個風險因子:

    • 性伴侶確認為HIV陽性
    • 擔任性工作者
    • 曾因性接觸而進行接觸後預防性投藥 (PEP)
    • 使用注射的成癮藥物
    • 曾患任何的性傳染病 (梅毒、淋病、披衣菌)
    • 有5個或更多的性伴侶
    • 和男同志或雙性戀男士、使用注射成癮藥物者、性工作者、或有多重性伴侶者發生關係,但並非每次都使用保險套者

    關於PrEP常見的問題

    PrEP安全嗎?

    研究臨床實驗提供有關PrEP的安全資訊。有些實驗中的人有胃部不適、無食慾…等早期副作用,但這些副作用通常很輕微,並且在第一個月過後通常會消失。有些人則會有輕微的頭痛。實驗中沒有觀察到嚴重的副作用。你如果有這些症狀—或其他症狀—變嚴重了、或是持續不消失,則應該告知醫師。

    我如何開始進行PrEP?

    如果你認為你感染HIV的風險很高,請和你的醫師或健康諮詢員討論PrEP。如果你和你的醫師都同意PrEP可能降低你感染HIV的風險,你需要來做一個一般的健檢、HIV血液篩檢、以及其他性傳染病的篩檢。另外抽血檢驗項目還包括檢驗你的肝腎功能是否良好。如果這些檢驗顯示PrEP藥物對你應該是安全的,而且你可能自PrEP受惠,你的醫師可能在與你討論過後開立處方箋給你。服用PrEP的藥物需要你定期至診所回診以利追蹤。你會接受性行為的諮商,以及HIV的血液篩檢,還有抽血檢查來看你是否對PrEP的藥物反應良好。你應該要像處方箋中說明的每天服藥,而且你的醫師會給你幫助你能規律服藥的建議,這樣便能使避免你感染HIV的效果最佳。如果你常會忘記服藥,或是你想停止PrEP,請告知你的醫師。

    接受PrEP服務的流程是什麼?

    大致上是:至診所掛號,做必要檢驗,與諮詢員討論–>檢查結果出來後,與醫師討論。細節詳述於下:

    A. 你需要到紅十字會的匿名診所 (聯絡資訊在本文末) 掛號。告訴接待人員你對PrEP-30 有興趣。你會被要求填一些掛號表格。接下來你會得到掛號號碼,並會被指引到男性健康診所與諮詢員會面。

    B.諮詢員會和你討論你為何對PrEP有興趣,並看你是否符合PrEP的要件之一。

    因為必須要做HIV抗體篩檢,諮詢員會提供篩檢前諮詢並了解你最後一次可能感染HIV的時間。諮詢員此時也會告知你必須要做一般的健檢、其他性傳染病的檢查(如果有註明)、以及B肝與腎功能檢測。這些都在泰國紅十字會研究中心診所內提供。

    HIV抗體篩檢和B肝表面抗原可以在同一天得知。然而如果你最近有過風險行為仍處於空窗期,就算HIV結果是陰性,也仍然要再做NAT (核酸擴大篩檢) 檢驗。關於NAT、腎功能與B肝的結果,你必須要在2-3天後回診所以得知。諮詢員會提供(當天結果)的篩檢後諮詢。

    C.你會與診所的一位醫師諮詢,他會解釋各項檢查結果,並和你討論你是否符合使用PrEP的資格、或PrEP是否對你有益,以及PrEP對你是否安全。醫師可能會想等到所有檢查結果都出來,這樣他才比較能確認PrEP可以開始。但也有可能醫師會在你們碰面的第一天就開立PrEP的處方,剩餘的檢查結果會利用之後與你溝通,讓你知道可以開始服藥了。

    要注意的是,在單次拜訪中不可能就決定你是否適合使用PrEP。由於NAT檢驗結果需要3-5天,所以與醫師諮詢比較可能是在你第一次造訪診所後數天後。

    如果我服用PrEP,我是不是可以在做愛時不使用保險套?

    你不應該因為你在服用PrEP就停止使用保險套。如果你每天規律服用PrEP,對於HIV感染它能提供相當的保護作用,但保護力並非100%。另外,PrEP的藥物無法保護你在做愛中不被其他性傳染病傳染,但保險套可以。所以如果你規律使用PrEP藥物並在做愛時戴保險套,面對HIV與性病時你能獲得最多的保護。

    PrEP的藥物要吃多久?

    你應該和你的醫師與諮詢員討論這個問題。會停止吃PrEP有數種可能理由。如果你生活發生某些改變而使你感染HIV的風險降低了,你可能會想停止服用PrEP。如果你發現你不想每天都吃藥、或經常忘記吃藥,或許別的防護HIV感染的方式會更適合你。如果你服藥後有副作用干擾了你的生活,或是血液檢查顯示你的身體對PrEP的反應不安全,你的醫師可能會停止開PrEP的處方給你。

    如果我只是短期到泰國旅遊,我可以使用這項服務嗎?

    如果你只在泰國停留短短幾天、也不會頻繁拜訪泰國,那一般來說你應該無法達到PrEP-30的要求條件。然而,我們的醫師會視個案做個別考量,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會建議你在你的家鄉做後續的HIV篩檢。關於這點,醫師會和你詳細討論,所以你還是可以來診所詢問PrEP-30,並和醫師說怎樣對你比較方便。

    服用PrEP的藥物會需要你定期回診所追蹤,並接受性行為的諮詢以及定期的血液檢測,了解你的HIV狀態和對PrEP藥物的身體反應。諮詢員也會查看你是否有使用PrEP的副作用。一些PrEP的使用者可能會有早期副作用如輕微頭痛、反胃或失去食慾。他們也會調查對於按照處方所說的方式服藥,你是否有任何困難。我們建議求診者在一個月後與三個月後回診(一個月後的回診是要確認沒有因在空窗期中而忽略已感染事實),在此之後則每隔三個月回診。

    我的確對於這項計畫很有興趣,在何處有提供這個服務?何時可去?

    PrEP-30的服務是在曼谷泰國紅十字愛滋研究中心的 「匿名診所」(Anonymous Clinic,匿名就是診所的名字),地址如下

    Anonymous Clinic คลีนิคนิรนาม
    104 Rajdumri Road, Pathumwan, Bangkok 10330
    104 ถนนราชดำริ ปทุมวัน กรุงเทพ 10330
    BTS空鐵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