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宣導重男輕女 防疫現漏洞
2013-9-18 台灣立報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
「現在才知道,原來女生也會感染愛滋!」紅絲帶基金會「愛現幫」的講師惜惜,某次校園愛滋宣導結束以後,聽見女學生跟她分享這個心得時,感到相當訝異。然而這個想法可能是一項警訊,它具體而微地暴露出台灣女性愛滋防治意識的不足。
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2013年7月底,本國籍女性愛滋感染者有1,746人,占總感染人數的6.82%。儘管所占比重不高,但傳統社會價值、失衡的性別權力關係以及過度偏重男性的政策宣導,都導致女性對愛滋的認識相對不足。
防疫焦點偏男男性交
國家婦女館與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17日召開「從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歧視公約)探討女性愛滋防治教育」座談會,前疾管局副局長、現任紅絲帶基金會秘書長林頂表示,愛滋防治常將重點放在男性間性行為者;但他強調,異性戀占人口多數,性行為的發生仍以異性戀為主,如果忽略這項事實,未來女性感染愛滋的情況會更加嚴重。
紅絲帶基金會研究員李芳盈指出,提到愛滋病,絕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男性間性關係者、靜脈注射毒癮者、性工作者或多重性伴侶者,幾乎不會聯想到一般女性,這部分可能成為防疫漏洞。
女性感染愛滋的主要途徑,不安全的性行為愈來愈引人注意。李芳盈指出,2006年至2010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女性感染愛滋的因素當中,藥癮從79.3%一路下降至22.6%,性交傳染卻從19.4%上升至48.4%。
林頂表示,就「發病率」而言,異性戀的發病率比男同志更高。異性戀以為感染風險較低,因此經常有延遲篩檢、延遲診療的情況發生,因此發病率及致死率都相對偏高。
先生死於愛滋的惜惜,就以過來人的身分表示,自己曾經就是疏忽愛滋的典型女性,對愛滋缺乏足夠認知。雖然在交往之前,她就已經知道對方曾經因為工作的緣故而常有性消費。但交往以後,卻以肉眼來判定先生的健康狀況,直到先生愛滋發病躺在病床上,才知感染愛滋的事實。
女性感染者易受歧視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指出,社會加諸在女性身上的性規範,可能是女性感染愛滋風險偏低的原因,但也因此而疏於警戒。她表示,女性篩檢愛滋意願偏低的原因,包括女性感染愛滋較易受到歧視、經濟弱勢需要依靠而不敢篩檢等。
黃淑英批評,教育與衛生單位都應該檢討。教育單位太保守,應該要發放或販售保險套,同時重視學生的健康教育,從小教導女性要篩檢愛滋,就如同子宮頸抹片、乳癌與大腸癌篩檢一樣,融入至生活的一部分。性別盲的衛生單位,則要看見疾病的性別差異,加強醫事人員訓練,因為身理構造不同,女性較常出現誤診的情況,結果延誤了治療。
推廣愛滋防治,教育位處最前線。致理技術學院副學務長張瑞豐表示,中學與大學的愛滋防治教育,可以融入到公民、護理及通識課程。但他表示,學校要提倡自我保護,鼓勵學生隨身攜帶保險套,但最常遇到的阻力卻是家長的抱怨。
提升女性自主意識
愛之希望協會副主任吳孟姿指出,愛滋防治教育不該只停留在推廣保險套、認識愛滋病。按CEDAW第5條的規定,政府應致力於消弭定型的性別偏見,她認為,革除女性「性被動」的刻板印象、消除既定的性別偏見,對愛滋防治也相當重要。
吳孟姿表示,一直以來,台灣不斷在培育愛滋與性教育的種子師資,希望未來的師資培育能以「女性自主」為目標,開發性協商及安全性行為的策略,教導下一代在親密關係中如何透過性協商來自我保護。
關愛之家與會代表李佳霖則指出,校園宣導愛滋防治,無論是文字或圖片,總是不斷「再現」(representation)男用保險套。他建議,未來設計宣導時,應該同時去呈現男用及女用保險套。
另外,保險套的宣導不該只是被狹隘地看成是杜絕性病或愛滋的手段。李佳霖表示,應進一步融入成長及生命教育,讓學生瞭解相互尊重及女性自主的重要。
李佳霖特別提到,女性較早進入青春期,較早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此時正好是建立女性自信的機會。如果學校在這個時候避談保險套及性行為,對女性恐有不利影響。
李芳盈則表示,目前愛滋防治宣導多從男性觀點出發,應加入女性觀點。另外,雖然大多數女性的感染者是20至39歲的青年(占68.37%),但青年女性是相當多元的群體,如何規劃因應各種次族群的防治辦法也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