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1

【新聞/愛滋】171012 壹週刊:非知不可!愛滋感染者的三兩事

阿成認為感染愛滋之後,最大的困境和挫折便是難以啟齒。

行政院長賴清德一句,「愛滋病主要是男男同性戀引起。」引發一片轟然。也又喚起社會對這個有些曖昧、20世紀黑死病的關注。愛滋像是一項罪名,誰被感染,誰就是罪人,即使如今的醫學早已可以控制病情。怕被排擠、被歧視、被汙名,愛滋感染者選擇低調、藏匿。只是感染者存在各行各業是事實,他們有醫生、老師、業務。這次我們進到愛滋感染者的日常,傾聽他們從未說出口的心情。

即便愛滋病是一個沉重、沉痛的病名,但阿成仍然希望身邊的人能正確的、真實的認識他。

我的第二人生

阿成 34歲 科技業 感染5年

秋日夜晚,約訪愛滋感染者阿成。原本猜想,他應該就像電影「費城」、「藥命俱樂部」裡湯姆漢克、馬修麥康納所演的那樣,面容憔悴、身子羸弱。沒想到在巷口見到他,發現完全猜錯。眼前的阿成穿著一件大喇喇印著「I am HIV+」字樣的T恤,看起來陽光健康,像要與情人約會的來赴約。

阿成在東區租了一間頂樓加蓋的小套房,房間內的物品擺放整齊,最整齊的是冰箱裡滿滿的保健、養身食補飲。感染愛滋五年了,阿成的人生像在五年前斷裂,之後又拾起。「我29歲被驗出感染愛滋。碰巧是農曆過年,第一時間還想說會不會驗錯,接著想自己還能活多久?天啊,我28歲才破處,29歲就被感染,我是不是不能再談戀愛,也不會有性生活了?」

惴惴不安的阿成整個過年都把自己關在房間,他怕感染愛滋的事被知道,「我不敢告訴任何人,只能寫日記抒發心情,我狂寫60多篇,文字都很灰暗。每天重複聽五月天那張《第二人生》唱的世界末日。」阿成深吸一口氣,隨即又笑了,「情緒發洩完,我實在不想等到發病死掉,況且我還有性需求,所以就去醫院報到。」

不安全的性

自己講完性需求,阿成的臉頰瞬間刷紅,「能暫停一下嗎?我上個廁所。」視線隨他移到浴室,看見一角堆滿可口可樂的曲線瓶,「你喜歡收集可樂?」,「我有收集癖,我還把吃完的藥罐收集起來。」他走到床邊,掀開床頭櫃,屬不清的藥罐堆落其中。五年吃了這麼多藥,我們都嚇呆了。阿成說他感染初期,最高紀錄一天吃5顆藥,「吃完狂長皮疹、隨時想嘔吐…。」

一個人得了愛滋,生命好像就只剩下愛滋。在阿成身上,似乎印證了這句話的事實。受到家庭影響,阿成說自己有點封閉,也很晚熟。他是男同志,現實生活選擇壓抑,下班後的消遣便是上交友網站,「網路是另一個時空,匿名聊天會讓我放鬆。」我小心翼翼的問他,「你知道讓你中的誰嗎?」阿成點點頭,「是某一任男友,我無套的對象只有他。那次他中途拔套,正在爽,理智線很難阻止。完事後,我肛門出血,就覺得危險。後來被檢查出陽性反應,其實我心裡有底。」

確診後,阿成便進入公衛醫療系統接受定期治療追蹤。

男友愛相隨

阿成不願責怪讓他感染的那任男友,「我不想執著在仇恨。」他只含糊的說,對方性關係複雜。然而感染愛滋後,恐懼仍如影隨形,「每年公司體檢,我都想辦法避掉;姊姊找我聚餐,我也拒絕,不知道怎麼面對她。」陷落在社會對愛滋病的負面烙印,阿成看似已經走出來,卻遲遲不敢往前。「感染後,我已經進不去其他族群了。所以我才去認識同為感染者的朋友。我現任男友就是那時候交到的。」感情穩定,心靈有寄託,阿成在三年前終於跟姊姊出櫃,得到姊姊的支持,「但我沒讓她知道我有愛滋,怕她會難過。」

阿成的床頭放著一個相框,是兩個男人的合照,「他就是我B(boy friend)啦。」那年的他看起來清瘦。「就幸福肥啊,跟他交往後,我胖了7公斤耶。」同為愛滋感染者的兩人,關係裡似乎已經沒什麼隱瞞的秘密了。比起其他伴侶,他們多的是一份相知、相憐惜。

(撰文:許家峻 攝影:蘇立坤)

當HIV突如其來的進到了他的生活時,任誰都會手足無措。自身的處境和情緒已經百感交集,如果還有此時身旁還有個伴侶,那更是雪上加霜,多半還會猜疑,「伴是不是也感染?」「為什麼之前不講?」「你是跟誰在一起得到的?」

其實關於愛滋感染者在被感染初期所產生的疑問,受訪者阿成在採訪過程中,以過來人的經歷分享了許多他寶貴的觀點和經驗。我們簡單整理如下:

HIV並非百發百中,在尚未確定前,不需要自己嚇自己
一、多數的伴侶會認為,一旦另一半有HIV,自己也會被感染。根據受訪者阿成的經驗,他認為其實HIV並非百發百中,必須依照性行為狀況而定。因為愛滋檢驗還有所謂的空窗期–十二週以內。且通常匿名篩檢呈現陽性反應後,還會到醫學中心抽血檢驗才能確診。在尚未確定前,不需要自己嚇自己。

戴保險套是預防HIV及性病最佳的方法
二、事實上,法律沒有規定感染愛滋就不能有性行為或跟他人有性關係。只是受訪者阿成認為,戴保險套是預防HIV及性病最佳的方法,保險套如果沒有破就不會被傳染。但是,萬一保險套破了,以現在的醫療,可以到醫院自費吃一個月的藥,稱作「預防性投藥」。且如果愛滋感染者定期吃藥、作息規律,通常病毒數會降到非常低,傳染機率也會跟著下降。

勇於面對事實,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三、阿成提到自己29歲感染愛滋後,生活圈好像都離不開愛滋,隨後他透過朋友介紹加入愛滋群組,認識許多同為愛滋感染者朋友,包括現任男友,也是當時認識的。對愛滋感染者而言,阿成沒有讓愛滋困住他的人生,反而勇於面對事實,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撰文:許家峻 攝影:蘇立坤)

隱匿愛滋蓄意傳染有罪

受訪者阿成在一段感情關係中,疑似因為當時伴侶的多重性關係讓他感染愛滋。阿成受訪時,語帶保留的提及,他認為做愛是兩個人的事情,感染愛滋也已成事實,他不願意去追究過去。只是。阿成向我們透露,他在確診後,依照公衛系統治療、追蹤的同時,他也把對方的聯絡方式給醫療人員,以便讓醫療人員能進一步協助處理。其實在我國的法律上,最受到爭議的法條之一,便是俗稱的蓄意傳染條款,這也是愛滋感染者與非愛滋感染者議論多年的條款。

我國現行法律依《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21條(俗稱「蓄意傳染」條款)處罰愛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卻常被質疑此法是否恰當。

判刑定讞事件簿:
案例一,台北市潘姓男子隱瞞自己感染愛滋,與另名男子交往無戴套性行為,被判2年8月徒刑
案例二,台中市吳姓男子明知已感染愛滋,仍與他人發生無套性行為被判1年6月徒刑
案例三,馮男師得知自己感染愛滋,竟辦雜交趴,提供毒品助興,故意傳染愛滋惡性重大,重判13年

HIV(愛滋)感染者與AIDS(愛滋病)有何不同?

一般我們說被感染指的是感染HIV病毒,在病發以前我們稱被感染的人為HIV感染者,當HIV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使得人體CD4細胞少於200個時,病人就會開始出現愛滋病併發症,如伺機性感染,正式進入了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也就是愛滋病。

愛滋病以目前的醫藥技術仍無法被治癒,但若經篩檢確定感染後,只要定期服藥,接受醫生追蹤診療,是可以一直停留在HIV感染者的階段而不會病發為愛滋病。

不一樣的觀點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在與厚生基金會醫療奉獻獎得獎人會面時,提到愛滋疫情主因是男男同性戀者。對此言論,「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表示,賴院長把複雜的愛滋議題過度簡化,屬發言不當。

回朔台灣愛滋歷史,愛滋之所以會與男同志畫上等號,是因首位愛滋感染者為一位男同志。但隨著全球醫療科學的進步,歐美早就努力擺脫這項標籤,他們會說,感染愛滋是因為「不安全性行為」;而不會說「誰比較會感染。」賴的言論也凸顯台灣的落伍,台灣現今仍以高危險群分類來做愛滋防治與宣導工作。

因此,男同志是愛滋高危險群,而愛滋是令人害怕的、醜陋的、痛苦的,這些負面觀念才會不斷被擴散、放大。唯有政府在公共衛生統計數字,不再區分同性戀或異性戀,著重在真正的感染原因(不安全性行為等),致力推廣有效又符合人性的防治策略,才是根本。

(撰文:許家峻 攝影:蘇立坤)

 …

2018-01-24

【台灣/賴院長愛滋失言堂3】170928 關鍵評論:賴清德的言論爭議不在統計數據,而是複製了愛滋與同志的污名鎖鍊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同志團體對於賴清德的批評,不是統計數字上的辯論,或是否認同志HIV感染者的存在,而是要求政治人物、公衛政策不該帶頭延續對於同志與感染者偏見。

日前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男男同性戀」是目前愛滋傳播主因,引發許多批評,例如統計調查的誤用「男同志等同愛滋」的再污名。然而,也有人為賴清德辯護,認為他只是說出了統計上的「事實」。反同組織和媒體也沒放過這個機會,在網路上大作文章,強調愛滋與同志身份的連結。

其實,這個愛滋與男同志關係的爭議由來已久,過去衛福部的愛滋政策經常把男同志標示為「高危險族群」,一方面以愛滋污名暗示同志的性混亂,另一方面再以同志的性污名讓社會恐懼愛滋,一來一往將同志和愛滋劃上等號。可喜的是,近年來衛福部在政策方向、宣導用詞已經做了許多調整,轉向強調「性行為傳染」,而不是特定的性別和性向的身份。畢竟,真正造成病毒傳播的是人的行為,而不是人的性向。

事實上,愛滋防治從「性向」到「行為」的轉向有學術理論支持,醫療人類學家Richard Parker比較不同文化、地區的愛滋研究,進一步主張愛滋防治不只是個人行為風險管理或文化實踐的問題,更是社會結構的不平等,造成病毒在特定群體間傳播。

舉例來說,人類學家劉紹華的《我的涼山兄弟》一書研究中國四川涼山地區的少數民族,因為貧窮和歧視性的族群政策,他們透過海洛因尋求精神快感與象徵的消費力,但也成為愛滋病的重災區。

同樣的,近年美國白人的HIV傳播控制下來了,但黑人社群仍然普遍流行,拉美裔的感染數字也持續攀升,顯然因為種族、經濟的不平等讓病毒在有色族裔中更容易傳播。根據美國疾管局2016的調查報告,有男男性行為者的黑人,每兩位就有一位會在其人生某個時刻感染HIV,拉美裔為四分之一,白人則為十一分之一。

這些案例共同指出社會的不平等的因素,例如貧窮、性壓迫、種族主義,讓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暴露於病毒的傳播。病毒不會選擇一個人的性向、階級、種族等社會位置,因為在生理體質上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HIV感染者,但人們卻可能因為社會位置的差異,有不同的機率接觸到病毒。

我們不該把愛滋傳播或統計數字的現象簡化成少數民族、有色族裔、男同志本身容易感染愛滋,彷彿一切都是他們個人或社群的錯。這種個人化或族群化的討論方式,只會讓社會大眾更遠離愛滋議題,對於愛滋的知識更加無知,彷彿那只是特定身份或社群(例如同志、黑人、窮人、少數民族)的問題。

遺憾的是,近年在台灣同志權益的爭議中,反同團體一再主張男同志性混亂,所以容易感染愛滋病毒。他們的論點也容易誤導社會大眾以為只有同志會感染愛滋,導致異性戀篩檢率偏低,太晚發現治療

反同團體的論點是一個將愛滋和同志綁在一起的污名的鎖鍊,這是一個最沒有建設性的談法,他們只有讓社會大眾更恐同、更懼怕愛滋。他們主張男同志愛滋感染率高,只是為了合理化他們對於同志的偏見,但對整體愛滋的公衛政策沒有任何幫助,甚至是有害的。當社會越恐同,同志就更容易缺乏支持性的環境,更無力或缺乏資源照顧自己的健康;當社會越害怕愛滋,感染者也就更難及早發現,獲得適當的醫療協助,並降低再傳播的可能。

因此,儘管我同意許多論者指出愛滋統計數字的有限性與詮釋問題,但我認為賴清德的愛滋言論風波最主要爭議點並不在於統計數字本身,而是他的言論複製過往愛滋與同志的污名鎖鍊,也意外呼應了反同者的主張。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同志團體對於賴清德的批評,不是統計數字上的辯論,或是否認同志HIV感染者的存在,而是要求政治人物、公衛政策不該帶頭延續對於同志與感染者偏見。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18-01-24

【新聞/愛滋】171130 聯合新聞網:愛滋歧視/風雨過後 阿立重返校園念書

2017-11-30 10:52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學生「阿立」被發現感染愛滋病毒,去年遭校方以操行不及格退學,引發軍方涉嫌歧視爭議。風風雨雨過後,今年9月,阿立在另所大學校園重新開始學生生涯,開啟人生新的一頁。

阿立在2012年初間被驗出感染愛滋,校方要求他衣物和餐盤都得獨立清洗、不得上游泳課等,以他私帶電腦入校違規、且頂撞師長連續記過,更在最後一學期以他德行成績不及格為由退學,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說,相關訴訟共有3件,由於最大案、最高行政法院發還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重審的案子目前仍無進度,因此包括阿立向國防大學求償、衛福部開罰國防大學等兩個案子都仍在觀望,目前停擺不動。

林宜慧說,與過去就讀軍校可能有關,阿立性格獨立,雖然目前仍有3個相關官司纏訟中,但他的人生並沒有停擺,「真的很不容易」。今年9月起,他開始在另所大學唸書,現在已是全職學生。不過,跟先前在國防大學的系所不同、能抵的學分不多,因此相當於重頭開始念起,也因為年紀較班上同學年長,新的學生生活仍待慢慢適應。

林宜慧說,阿立跟權促會很熟識,有空時仍會來玩耍,權促會很開心他的人生翻開了新的篇章。北市聯醫昆明防治中心公衛護理組主任莊苹話語間滿是心疼,她覺得,遭國防大學退學這件事似乎耽誤他人生很大一塊,纏訟中的官司也還沒完,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聯合晚報相關報導「愛滋歧視在台灣-軍校生阿立的故事」獲卓越新聞獎即時新聞報導獎,獎金全數捐獻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林宜慧代表阿立與他的家人表示感謝,盼社會能更關注弱勢者的權益。

「阿立」(中)被發現感染愛滋病毒,去年遭國防大學以操行不及格退學,引發軍方涉嫌歧...
「阿立」(中)被發現感染愛滋病毒,去年遭國防大學以操行不及格退學,引發軍方涉嫌歧視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18-01-23

【台灣/賴院長愛滋失言堂2】170925 蘋果:護理系教授:污名是助長愛滋罪魁禍首

出版時間:2017/09/25 00:06
污名愛滋防治是惡化愛滋疫情的罪魁禍首,連疾管署推動的愛滋預防性投藥PrEP也被污名。圖為疾管署宣導PrEP活動。

柯乃熒/成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

 

行政院賴清德院長9月22日接見「第27屆醫療奉獻獎」得獎人時表示:台灣由針頭傳遞的愛滋病大大降低,所以現在愛滋病主要來源已不是針筒引起,而是男男同性戀之間所引起。隨後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澄清並為賴院長緩頰,澄清賴院長說法是指「不安全性行為」,表達歉意,並重申賴院長支持婚姻平權的立場。賴院長的說法,引爆網路一連串爭議。

危險性行為是感染愛滋病毒的主因

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的統計,截至2017年9月1日,台灣本國籍愛滋感染者35,213名,每年愛滋新增個案約2200到2300例,超過9成(92.6%)是因為不安全性行為而感染,其中包含異性間不安全性行為(10.3%)及男男間不安全性行為(82.4%),剩下包括公用針具以及母子垂直感染。

不只是台灣,不安全性行為是全球感染愛滋病毒的主要途徑,全球靜脈注射藥癮族群因為針具交換計畫及美沙冬替代治療快速有效地控制愛滋疫情,然而性病與愛滋防治,只能關起門私下做,卻無法拿到檯面公開談論而雪上加霜。

污名愛滋防治才是惡化愛滋疫情的罪魁禍首

從護家盟、滿天星、反毒陣到風向新聞,透過臉書、LINE在網路污名攻擊疾病管制署的防疫醫師、污衊及扭曲從事愛滋病及性病防治的感染科醫師、精神科醫師、專家學者、民間團體的課程及專業,上法院控告老師在課堂講述正確使用保險套的方法,污名化暴露愛滋前預防性投藥(PrEP)為約炮丸,要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撤除高雄捷運在推展的PrEP文宣,懶僕人代言圖像被醜化為性器官,最近甚至連愛滋感染者現身說法的課程都被惡意栽贓為性騷擾,這一連串反愛滋防治的負向污衊的攻擊,捕風捉影、斷章取義、似是而非的文宣,讓疾管署每日疲於奔命發新聞稿澄清說明,而帶來負向的效果是以訛傳訛深化民眾對於愛滋的誤解及污名、分裂宗教團體及與愛滋防治團體的對立,亞洲第一首推的暴露愛滋前預防性投藥公衛政策被迫喊停,唾液自我篩檢的推廣計畫被質疑。污名愛滋防治才是惡化愛滋疫情的罪魁禍首。

預防性防治愛滋投藥,治療就是預防

我們需要的是行政院及衛福部將愛滋防治的重點放在危險性行為,將資源灌注在愛滋防治、教育與治療。賴院長不是感染科醫師也不是愛滋防治專家,話說錯了,指正就好。台灣需要的愛滋防治方向為2017年世界愛滋病會議提出的ABCD,Awareness 加強民眾對於愛滋的警覺,Breaking down stigma 阻斷愛滋污名與歧視,Condom, circumcision, and community 推廣保險套、割包皮及社區共同參與,Drugs like PrEP and Treatment as Prevention 推廣暴露愛滋前預防性投藥(PrEP)擴大愛滋病毒治療來降低社區傳染。

2018-01-23

【國際/愛滋】171107 蘋果:NBA魔術手莊遜 宣佈患愛滋引退

美國前NBA湖人名宿「魔術手」莊遜(Magic Johnson)在1991年的今日,公佈自己感染愛滋病,並即時宣佈退休。

莊遜曾五度帶領湖人隊贏NBA聯賽,三度獲選為最有價值球員。雖然被迫在事業高峯期退下,但他未有因此心灰意冷,為了讓外界對愛滋病有更多認識,毋懼外界奇異眼光,化身做愛滋病大使,不時拍宣傳片,更前往教堂與學校演講。他又成立基金,加強教育和預防工作。

莊遜積極醫病,成功用雞尾酒療法控制病情,今年他已經58歲,與愛滋病共存26年,以行動證明感染愛滋並不代表人生從此完結!

美國《紐約時報》 

2018-01-22

【台灣/賴院長愛滋失言堂1】170923 關鍵評論:賴清德院長,愛滋疫情統計數據不是這樣解讀的

Photo Credit: 賴清德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男同志是愛滋疫情的主因」的論點,長久下來不斷加深對於男同志的刻板印象,並且經由教育與媒體不斷的重提與灌輸,讓社會大眾十分容易地就將愛滋疫情與男同志聯想在一起。

 

行政院長賴清德在與厚生基金會醫療奉獻獎得獎人會面時,提到愛滋疫情主因是男男同性戀者,引起一陣風波,隨後又表示對同志族群沒有不敬只是反應客觀數據。然而數據真的能這樣解讀嗎?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每月都會公告最新的愛滋疫情統計。依據疾病管制署的數據,靜脈注射藥癮者,在2005年後確實有一個極高的愛滋感染者新增通報數的高峰,但2006年後,因施行藥癮愛滋減害計畫,其中一個項目就是清潔針具交換的政策,這使得靜脈注射藥癮者不會因為共用針具或稀釋液而經由彼此血液感染愛滋病毒。2009年後,經由靜脈注射藥癮的愛滋感染者新增通報即快速下降,近年更是每年僅新增通報不到100名。

敘述統計無法證成因果關係

近年來愛滋感染者新增通報個案,其大宗主要來自男男間性行為【註】這個危險因子分類,但這代表愛滋疫情是由男同志引起嗎?前面提及的疾管署愛滋疫情統計數據,在統計上為敘述統計的描述性總結,這類數據並無法推論各變數間的相關性與因果關係;愛滋疫情的因果關係與相關性需經推論統計的途徑才能處理。也就是說「男男間性行為是否為愛滋疫情的主因」,這是我們無法單從這份數據中得到的結論,但賴清德院長卻直接如此宣稱。

不過我們可以這樣分析。

首先,我們將這個宣稱拆分為「行為」與「行為人」兩個部分,同時如果我們認為愛滋疫情主要由男同志引起,代表我們應該認同以下三個彼此相關的前提,才能證成結論:

  1. 男同志(行為人)間有某個一致共同的特質。
  2. 這個共同的特質,讓男同志傾向進行某種風險行為(行為)。
  3. 這個風險行為有利於愛滋病毒的傳播。
  4. 結論:男同志引起愛滋疫情。

舉例來說,很多反同團體與朋友會歸咎「男同志都是因為性生活太過活躍,有許多的性伴侶,愛肛交,不愛用保險套」等原因,而最終導致他們感染愛滋病毒。但是即便一個人性生活較活躍,有較多性伴侶,或是進行肛交,只要使用保險套或PrEP(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等就可以有效降低風險,避免受到愛滋病毒感染。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行為人」與「行為」之間,似乎沒有一定的因果關係,這個宣稱無法對所有男同志都成立,因為三個前提只要有一個不成立,那就無法得到最後的結論。

男同志除了性傾向,並無一致的特質

然而,如果實際上有接觸過愛滋感染者的人,會發現許多愛滋感染者,他們的性生活可能不會比一般人活躍到哪裡去,甚至非常貧乏,看不出來有較為活躍的跡象,因此我們很難宣稱男同志幾乎或大部分有較活躍的性生活。就個體層次而言,每個人對性的態度與實踐本就不盡相同,如果對男同志有刻板印象,那就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有些男同志對性較為活躍,而有些男同志則是不太喜歡性,甚至不太願意發生性行為。就如同異性戀對性有多元的實踐,男同志也是如此,很難說男同志就是比較容易或傾向發生危險性行為。

 

依據UNAIDS的說法,暴露於感染愛滋風險的人群,他們有一些人原本就暴露在性別歧視與親密暴力的危險下,而無法落實安全性行為;這時候發生「危險性行為」這樣的「行為」可能才是造成這些感染者受感染的主因,而實際上很難歸咎於行為人間有某些特定的特質。這時候我們唯一能確認的是這些感染者可能與愛滋感染者有過危險性行為,或說這些感染者單純只是運氣較差。

刻板印象、標籤與污名

這類「男同志是愛滋疫情的主因」的論點,如前面所述,將會把不同特質的人們與社會多元的樣貌都化約為單一的刻板印象。長久下來,不斷加深對於男同志的刻板印象,並且經由教育與媒體不斷的重提與灌輸,讓社會大眾十分容易地就將愛滋疫情與男同志聯想在一起。刻板印象不斷地重複,就彷彿「自證預言」,讓男同志社群也面臨自我暗示並漸漸朝向所宣稱的事態發生。

在愛滋病剛發現的1980年代,愛滋病即有過與同志強烈連結的歷史,在各種誤解、恐懼、與資訊不流通的的氛圍下,男同志與愛滋病連結就被深深的烙印在大眾的心中。許多30歲以上的男同志都經歷過學校與媒體那不斷宣傳「愛滋病是男同志病」的歲月。即便到現在,很多教育現場與媒體的訊息都在暗示這件事情。許多的男同志甚至很天真地,以為自己會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感染愛滋病而死去。

小結

專業人員對於統計數據的使用更要謹慎,尤其應該認真地反思,數據的解讀與呈現對於弱勢或邊緣族群是否產生不當的影響,這也是健康照顧相關工作者應該念茲在茲的倫理信念。

賴清德院長這次對於愛滋疫情的評論,或許只是想要表達對醫療奉獻獎得主的肯定,他事後也澄清並沒有要對同志不敬之意。但是經過媒體的宣傳與有心人士的操作,可能又會讓愛滋感染者處境更加困窘。除了澄清,賴清德院長或許應該在愛滋反歧視與去污名的工作花費更多心力,才能彌補他失言的負面效果。

註釋

男男間性行為泛指男性間彼此發生性行為的整體集合,這裡為了聚焦,後續僅討論賴清德發言針對男同志部分。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18-01-22

【國際/愛滋】171104 CNA:消歧視 中國60律師助愛滋患者法律諮詢

幫助工作上受歧視的患者爭取權益

(中央社台北4日電)中國60名公益律師2日提出提供愛滋患者法律諮詢的活動,幫助遭遇就業歧視及報考公務員受歧視的患者爭取合法權益。參與律師表示,希望透過活動消弭大眾的歧視。

美國自由亞洲電台中文網報導,來自河南、湖南、廣東及北京等地,涵蓋中國10多個省份的60名律師,為響應今年12月1日的「世界愛滋病日」促進愛滋患者合法權益,自11月2日起展開「愛滋就業歧視法律諮詢月」活動,為期一個月。

活動倡議書指出,發起倡議的多名律師曾經代理過愛滋患者的維權訴訟,因此注意到愛滋患者成為被嚴重邊緣化的群體,合法權益受到嚴重侵害。

公務員錄用體檢設置「愛滋病,不合格」的規定,使愛滋患者合法權益遭到損害
例如,中國「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第18條設置「愛滋病,不合格」的規定,被各政府部門,甚至企業單位適用或參照適用。這顯示,愛滋患者求職被拒時有發生,合法權益遭到極大損害。

倡議書批評,中國社會生活領域,尤其公共政策領域的壁壘,與現代醫學發展狀況及國際社會對待愛滋病的主流態度格格不入,亟待改善。

參與這次活動的律師王樂表示,目前在中國,對於愛滋的偏見還是存在。民眾在心理上覺得應該遠離愛滋病患,或跟對正常人不一樣。

王樂也提到,不少愛滋患者受到就業歧視,礙於心理壓力,不敢求助於律師;但求助律師後,仍有維權成功的案例。因此,希望藉由活動讓大家關注愛滋病的議題、消除歧視。1061104…

2018-01-21

【賴院長愛滋失言堂】170923 蘋果:院長,請給我們具體的愛滋政策!

院長,請給我們具體的愛滋政策!

出版時間:2017/09/23 15:44
行政院長賴清德接見第27屆醫療奉獻獎得獎人後受訪時表示,現在愛滋病主要來源已不是針筒引起,而是男男同性戀之間所引起,引發爭議。資料照片

 

杜思誠/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政策推廣部主任
高智龍/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愛滋講師

在行政院長賴清德22日下午接見醫療奉獻獎得主的場合中,我們難得可以見到行政院長層級的官員,針對愛滋議題提出意見,但非常令人遺憾地是僅片段提及目前愛滋病最大來源是「男男同性戀之間所引起的」,而內容未見具體的愛滋防疫政策。此說法對於愛滋防疫沒有任何幫助,反倒加深反同團體對於愛滋感染者與同志的攻擊力道。

防疫重點聚焦在不安全性行為而非特定族群

疾病管制署已經將危險因子從早期的「同性戀」、「雙性戀」改成「男男間性行為」,到現在的「男男間不安全性行為」,就是將防疫重點聚焦在不安全性行為而非特定族群。在政府統計數據中,愛滋感染者中有較高比例的男男間不安全性行為者,這是台灣的現況而非原因。院長片段發言卻不談此現象背後的因素,只會加深原來社會的刻板印象與污名,反而不利於愛滋的平常化與防疫。

男同志感染愛滋風險的社會性因素

雖然台灣同志處境在亞洲已經是相對友善與開放,但社會上仍存在許多對同志的不瞭解,時常可在大眾媒體看見反同人士對同志的惡意或歧視言論;校園同志青少年被霸凌甚至是自殺事件仍時有所聞;校園裡缺乏同性安全性行為教育;同志仍難以獲得原生家庭的支持與祝福等,這些都是加重男同志感染愛滋風險的社會性因素。

透過社會教育與具有實證基礎的公共政策,才能改善上述的社會因素,並增進愛滋防治的成效

我們認為唯有透過社會教育與具有實證基礎的公共政策,才能改善上述的社會因素,並增進愛滋防治的成效。如:落實性別平等教育,增進社會大眾對同志的理解與接受程度;推廣正確且多元的性教育,包含基本的身體認識、親密關係中的協商能力、不同族群的安全性行為教育等;投注足夠資源在愛滋宣導、預防與去污名的社會教育與政策,增進大眾對愛滋的正確認識,降低社會對感染者的排斥與恐懼;推行事前預防性投藥(PrEP)等國際間已經實證確認有效的愛滋防疫策略。

目前政府單位和民間團體都很努力在做愛滋去污名工作,但院長這樣一句話就極有可能抹滅大家的努力。既然顏純左副市長當初獨排眾議地做了國外有實證基礎、比較進步的減害政策,也看到其成效,那我們也想請問賴院長:

一、針對目前的愛滋疫情,行政院的具體愛滋政策是什麼?
二、如何消除社會對於同志的污名與歧視?
三、如何消除社會對於愛滋的污名與歧視,讓愛滋得以被當作一般疾病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