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5

【美國/防疫經驗】151023 紐約時報:舊金山是如何減少愛滋病感染的(上)

舊金山是如何減少愛滋病感染的 (上)

2015-10-06 紐約時報健康版 作者/DONALD G. McNEIL Jr.
2015-10-23 紐約時報中文版 任扶搖 翻譯

SongYY說明:
舊金山如何從每年HIV新增病例動輒上千人,成為去年新增病例數僅302人的城市?紐約時報於10月初刊載了這篇深度的長篇報導。爽歪歪網站將其分兩次刊出,本篇介紹了舊金山在感染者治療上願意投入公共預算,並積極協助感染者取得醫療保險資源;在治療策略上率先實行「檢測後立即治療 (Test and Treat)」,讓感染者盡快開始服藥;再加上提供去污名、不批判的友善醫療資源,使得82%的HIV感染者均接受治療,72%達到了「病毒抑制」狀態而有效降低傳染給其他人的機會–由新增病例大幅降低可以看出其顯著成功的效果。
在台灣,不斷有人質疑:由國家預算或健保(註),負擔感染者的治療費用,這樣合理嗎?更有不少人認為,應該要批判、追究感染者讓自己被感染的責任。對於這些漠視治療在防疫重要性、甚至歧視特定疾病的言論,或許舊金山的成功經驗,能提供值得省思的反證。

斐爾不是頭一回碰上保險套破了這種事,所以一點兒也沒放在心上。但三個禮拜後,他在酒吧遇到的那人打電話來說,他「可能接觸到了」愛滋病病毒。

43歲的拉斐爾是為人友善的肌肉猛男。他去了一家診所,過了45分鐘得知自己確實被感染了。儘管當時已經是下班時間,一名顧問立即跟他碰面,並馬上為其預約了第二天的醫生看診。

在舊金山市綜合醫院(San Francisco General Hospital)著名的86號H.I.V.病區(Ward 86),醫生給了他五天的藥量,又為他開了處方好讓他可以買到更多藥。因為他暫時賦閒在家,這名大夫將他介紹給了一名顧問,後者幫助他申請了一份公共醫療保險,每年報銷3萬美元的治療費。

「他們很幫忙,這讓我感到寬慰,」拉斐爾說。出於隱私考量,他與本文其他幾位接受採訪的男性都堅持僅以姓氏相稱。「他們提供給我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能夠全心專註於自己的健康。」

儘管在一夜情的輪盤賭中撞上霉運,但拉斐爾也有幸運之處:他住在舊金山,這是一座扭轉了防治愛滋病頹勢、堪為其他城市效仿的楷模城市。這裡曾經是愛滋病的重災區,多虧實施了一系列富有創意的方案,感染率急劇降低,現在這裡每年只有幾百例新病例。

「我大愛舊金山市的這個模式,」美國國家過敏症及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所長安東尼·S·福西(Anthony S. Fauci)博士說。「如果堅持目前的做法,我堅信他們一定能成功地終結現在的疫情。我不是說這樣就能消除所有的病例——恐怕我們永遠也做不到這一點,但大體上消滅疫情是完全可能做到的。沒有理由不這麼做。」

上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對舊金山模式表示了基本的贊同。該機構印發了新的H.I.V.防治指南,呼籲世界其他地區以舊金山為榜樣:一旦H.I.V.檢測呈陽性,患者就應該儘快開始服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而不是等到免疫系統功能指標衰退後再治療;此外,該機構還指出,應該向所有高風險族群提供預防性藥物。5年前,舊金山市已經率先實踐了上面的第一條——「檢測後立即治療 (Test and Treat)」,2013年又實施了第二條。這又帶動了其他的一些措施,比如預約醫生的快速通道、追蹤比較麻煩的患者等,拉斐爾正是受益於前者。

這些舉措成效驚人。去年,舊金山市僅新增了302例H.I.V.確診病例,創歷史新低。而在疫情最嚴重的1992年,曾達2332例。

1992年,該市有1641人死於愛滋病。到了去年,只有177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死亡,而且其中大多數實際上是死於心臟病、癌症或其他老年病,舊金山市衛生部H.I.V.預防研究的負責人蘇珊·布赫賓德(Susan Buchbinder)博士如是說。

用其他指標衡量,舊金山市同樣居於領先地位。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2012年估計,在所有受到H.I.V.感染的美國人中,只有39%曾到專科醫生處就診,只有30%能堅持服藥直至達到「病毒抑制」(此時他們不再具有傳染性)。相比之下,在舊金山的居民中,82%的H.I.V.感染者都接受了治療,72%達到了「病毒抑制」狀態。86號病區中的患者要麼沒有醫療保險,要麼依靠公共救濟過活,但他們中的抑制率也已達到了84%。

人口學上的優勢

舊金山市具備一些天然的優勢:有錢、一貫力挺抗H.I.V.鬥爭的政治領導人(他們這麼做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同性戀人群是一大票倉)、密切合作的醫學界。許多抗愛滋領域的高官都曾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一起學習、培訓,並共同完成研究項目。

藉助科技繁榮的東風,10年之內,市政廳的財政預算從50億美元增長到了近90億美元。對於無法獲得聯邦或州府醫保救助的患者,該市提供了自己的醫保計劃:健康舊金山(Healthy San Francisco)計劃。目前它已足以應對聯邦政府AIDS基金的削減。

「我面臨的最重要的預算問題始終是:『按照瑞安·懷特法案(Ryan White,瑞安·懷特是美國抗擊愛滋病和消除愛滋病歧視的標誌性人物,1990年他去世之後,美國國會通過了美國最大的針對愛滋病患者及攜帶者的免費治療法案——譯註)我們應該得到的撥款是不是又被砍了?』 」市長李孟賢(Edwin M. Lee)在接受採訪時說。「2011年以來,我們補上了2000多萬美元的資金空缺——幾乎沒有引發什麼爭議。」

與此同時,金錢也在以一種更為殘酷的方式減輕該市的負擔:飆升的房租令許多貧困居民不得不離開此地。舊金山三分之二的H.I.V.感染者是白人或亞洲人。而縱觀整個美國,63%的感染者是黑人或西裔美國人。與年輕黑人和西裔男性這個疫情增長最快的人口亞群相比,年齡較大、較為富裕、且已經出櫃的白人同性戀男性擁有保險的可能性更高,對各種風險了解得也更加充分。

檢測後立即治療

SFquote但該市最大的優勢之源是願意先行一步,在C.D.C.和W.H.O.這樣的公共衛生機構認可之前,就迅速應用那些在試點項目或臨床試驗中有效的策略。

1983年,該市開設了第一個愛滋病專用病房。1987年,它試用了第一種抗反轉錄病毒藥物AZT。1992年,它開始向癮君子們分發潔凈的針頭。

2010年,該市推行了「檢測後立即治療(test-and-treat)」策略,只要患者的檢測呈陽性即儘快給予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2013年,它開始實施預防用藥方案,即使用舒發泰(Truvada,一種抗反轉錄病毒藥物,主要成分為恩去他濱和提諾福韋——譯註)為無醫保人群免費提供暴露前預防(PrEP)。據估計,該市的男同性戀中有15%正在服用舒發泰。

近期的眾多研究顯示,每天接受抗反轉錄病毒治療者不僅壽命更長,其循環系統中的病毒也極少,即使發生了無保護的性行為,傳染他人的可能性也很小

然而,將防治策略轉變為立即使用藥物治療曾經歷不少困難。該市H.I.V.預防部門的負責人格蘭特·科爾法克斯(Grant Colfax)博士遇到了來自醫生們的阻力,他們反對的理由是:藥物的副作用太厲害,不適合推行發現後立即治療的原則;一部分未感到死亡威脅的患者治療的積極性不高,很可能不好好服藥,以致因此產生抗藥性病毒株。

社區團體也不高興。之前許多社團都跟市政府簽訂了利潤豐厚的合約,負責分發保險套和宣傳抗愛滋指南。根據該市重新起草的新指南,他們還需要協助進行檢測,並提供醫療服務。

「別人指責我們『對H.I.V.過度醫療化』。」科爾法克斯博士說。「這讓我覺得很有諷刺意味。」新增感染率11年未變過。「我們不能再繼續過去的做法了,」他說。

他堅持了下來,並取得了勝利。

為了區別感染者,該市增強了篩檢力度,並創建了快速通道(Rapid program),確保受感染者可以儘快得到醫生的看診(如有必要,甚至還提供去醫院的計程車費),並幫助他們獲得醫療保險。拉斐爾就是該方案的受益者之一。

為拉斐爾診斷的磁鐵診所(Magnet Clinic)去年進行了9600例H.I.V.檢測。這家診所坐落在舊金山市掛滿了彩虹旗的同性戀者聖地——卡斯楚區(Castro)的中心地帶,外觀就像一個明快的手機店:候診區里設有沙發、鮮花、迪斯科音樂和「無盡耽溺姐妹」(Sisters of Perpetual Indulgence,一個男扮女裝的同性戀者劇團——譯註)的照片。在檢查台上方,還懸掛著一些帶有微笑表情的陰莖玩具。

「我們不想讓人覺得這裡像是牢房,」護理部主任皮埃爾-塞德里克·克勞奇(Pierre-Cedric …

2015-10-15

【國際/TPP與HIV】爽歪歪編譯:亞太愛滋感染者團體、無國界醫生….他們為何都反對TPP?─從TPP中的資料專屬保護談起

亞太愛滋感染者團體、無國界醫生….他們為何都反對TPP?─從TPP中的資料專屬保護談起

2015-10-15 熱線愛滋小組編譯

本文感謝陽明衛福所碩士班傅凱群、愛滋個管師陳伶雅提供諮詢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縮寫為TPP 或 TPPA),於近日不斷躍上媒體版面。此協定由美國主導,為包含12個亞太地區國家(智利、汶萊、新加坡、紐西蘭、美國、澳洲、日本、秘魯、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加拿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所屬成員國貿易合計涵蓋全球近40%的經濟規模。2015年10月5日,成員國在美國亞特蘭大會議中針對有爭議的項目終於有所突破,在有初步共識的情形下達成了基本協定。

TPP基本協定的達成,卻讓不少公共衛生與醫療界的人士備感憂心,甚至大力抨擊。10月5日,無國界醫生(Doctors Without Borders/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MSF))發表公開聲明回應亞特蘭大結論,用了「史上最糟的貿易協定」形容TPP。10月6日,三個感染者組織:亞太愛滋感染者網絡 ( Asia-Pacific Network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簡稱APN+)、馬來西亞感染者治療近用倡議團體 (Positive Malaysian Treatment Access & Advocacy Group,簡稱MTAAG+) 以及越南感染者網絡 (Vietnam Network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 簡稱 VNP+ ),也發表共同聲明,除表示遺憾外,還呼籲各國國會拒絕通過。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一致反對TPP?TPP與醫療、甚至感染者的治療,又有什麼關係呢?

「生物藥品資料專屬保護權」是箇中關鍵之一

讓公衛醫療界憂心忡忡的關鍵,就在於TPP中「生物藥品資料專屬保護 (Data Exclusivity)」之提議。到底什麼是「資料專屬保護權」呢?這裡引用媒體人徐嶔煌[1]與環保運動者、立委參選人文魯彬[2]在個人臉書的文章,解釋於下:

以醫療藥品來說,所謂的「原廠藥」享有一定時間的專利權 (法律保護發明人在特定期間內,雖然公開發明方法與內容,但發明人在特定期間內享有壟斷的權利,別人不能製造或實施。) 而當專利保護期過後,別人也可以用同樣的資訊跟配方來製造生產、與原發明人競爭,就成為「學名藥」。 [1]

但不管是原廠藥或學名藥,藥廠向藥政機關提出藥品上市申請時,必須附上各式各樣的實驗資料,來證明藥品的效果和安全性。 [2] 其中發明的藥廠在研發新藥上市前,產生出這些資料的臨床實驗,通常是最燒錢的步驟,也耗費可觀的人力與時間,因此主張這些資料應該予以保護,藥廠享有特定時間的保護期間,其他人不能使用這些資料,這就是「資料專屬保護」的概念。 [1]

美國原提案要求,TPP成員國應給予生物藥品12年的資料專屬權保護期間,這也就意味著:專利藥廠(通常是跨國大藥廠)在研發生物製劑過程中所做的實驗資料,學名藥廠(通常是較小的藥廠)在12年中都不能引用,必須自己想辦法做實驗 [2] ,這個過程勢必耗費大量金錢與時間;如果不想(或無力)花這麼多成本 (通常學名藥廠缺乏龐大資金)自行實驗,就必須等資料專屬保護期結束之後。在極端的例子中,如果加上美國給藥物專利權的20年,學名藥最長可能要等上20+12=32年才能上市  [1] (SongYY按:請參見底下的注釋,有更清楚的解釋)。在缺乏學名藥競爭的期間,這些藥物可能會出現壟斷價格,以及只有高收入族群可以負擔的問題 [2] –這也就是醫療界關注的主因。

[notice_box]專利保護與資料專屬保護是不同的兩個機制,專利是歸智慧財產局管,而資料專屬保護權歸衛生福利部管,一顆新藥研發出來,通常會立刻在預定上市的各國申請專利保護(15-20年),而資料保護則是在拿到許可證上市後開始計算,資料保護期過後才會釋出「療效等引用權」。

若藥品專利跟上市差不多時間的情況下,資料保護就不會影響到學名藥生產。舉例而言,假設A藥在美國2020年研發出來,然後2年後順利拿到許可證上架,他的專利保護就是到2035-2040年。而按照美國12年資料專屬保護的提議,最慢在2034年即可釋出引用權,此時藥品專利期仍未超過,此例中決定學名藥上市時間的還是專利期。

雖然一般資料保護應該不太會影響到學名藥生產,但如果藥的上市的時間太晚,超過專利期保護的時間以外,比如A藥在台灣已經專利過期,但才剛拿到許可證,這時候,因為資料保護,所以學名藥廠還是不能生產,進而延後學名藥的上市;另外此時也不能跟其他國家進口認可過的學名藥,因為在台灣沒有食藥署核發的許可證的藥品都算偽藥(就回到剛剛說的,資料保護的情況下,就算說藥的成份都相同,但是你不能引用他的療效,聲明他是可拿來治療某病。) 另一種狀況則是舊的藥品有新用途時,新用途的實驗資料也會有資料專屬保護。也因此,資料專屬保護期間越長,對學名藥的生產、上市影響越大。
[/notice_box]

一場角力過程:12年變成5-8年

美國資料專屬權保護期間高達12年的提案,得到美國國內大藥廠普遍的支持,然而TPP的成員國並非全部買單。政大楊培侃教授在其《TPP最終關鍵議題:生物藥品資料專屬保護》中,描述了成員國中極力反對的澳洲如何和美國在過程中角力:

『澳洲堅持僅給予生物藥品5年的資料專屬權保護,除了此方案與澳洲現行資料專屬權法制相符,無庸另行修法外,更是基於節省澳洲國家健康保險(PBS)藥品給付費用之考量。澳洲政府推估,若給予生物藥品超過5年資料專屬權,因延緩生物相似藥品(biosimilar)上市時程的結果,每多1年的專屬權保護,每年將增加1億元澳幣的健保藥費成本。相較於美國提案偏向原開發藥廠之業者利益,澳洲與其他成員國所採方案有利於病人與納稅人之利益。

因此,在澳洲強勢談判立場下,美國不再堅持原先12年之方案,於夏威夷談判時便試探性同意接受8年的方案,唯仍不為澳洲所接受。此議題持續在亞特蘭大談判中扮演關鍵角色,在談判時間壓力下,為避免因此議題導致整體TPP協定破局,美、澳雙方於最後時刻達成共識,採取「雙軌」的折衷方案:

(1) 以澳洲5年資料專屬權之保護模式作為TPP成員國之最低保護標準。
(2) 兼採美國妥協之方案,允許TPP成員國提供最長8年之市場專屬保護。

換言之,在5年資料專屬權保護外,各國得自行決定是否另外給予3年的市場專屬保護。』 [3]

雖然這只是基本協定,尚未通過各成員國國會的審查。但是不管最後會是5年還是8年,『此等生物藥品之TPP提案實屬首創之舉,因未有前例可循,且影響成員國藥品取得等公共健康,不難想見引發之爭議。』 [3]

[notice_box]生物藥品通常是大分子、製備過程必須在細胞中,和通常為小分子、化學合成的化學藥品並不相同。目前HIV藥物以化學藥居多,但有些近幾年可能上市的新藥為生物製藥(如單株抗體)[/notice_box]

ACCESS_TPP_hands_off_july1
無國界醫生組織反對TPP的海報

無國界醫生:開發中國家的病患和治療供給者是最大輸家

在10月5日亞特蘭大的記者會後,無國界醫生「病者有其藥」運動(MSF Access Campaign)美國負責人及法律政策顧問Judit Rius Sanjuan 即代表機構,撰寫了一篇聲明。台灣公醫時代的陳宗延醫師將其翻譯成中文,經其同意後聲明全文中譯轉貼於下: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諸國同意美國政府和跨國藥商要求,不必要地擴大壟斷及更進一步延遲開放能降低藥價的學名藥競爭,而藉此使數百萬人所需之藥物漲價,無國界醫生(Doctors Without Borders/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MSF))對此表達其不安。TPP中的大輸家,是開發中國家的病患和治療供給者。儘管協議文本與最初的要求相較已有進步,但TPP在開發中國家的藥物近用權(access to medicines)方面仍將淪為史上最糟的貿易協定,這些開發中國家將被迫修改法律,以將製藥公司濫用的(abusive)智慧財產保護納入其中。

2015-09-29

【美國/感染者出櫃】150929 SongYY編譯:「妙管家」昔日童星丹尼平塔羅受訪時表明已感染HIV 12年 並承認曾使用甲基安非他命

「妙管家」昔日童星丹尼平塔羅受訪時表明已感染HIV 12年 並承認曾使用甲基安非他命

又一個童星崩壞的典型故事?悔不當初的勸世告白?下結論前或許先聽聽,他鼓起勇氣想說什麼……

2015-09-29 SongYY 綜合外電編譯

23236-30-1-jpg六年級的朋友可能還記得華視在1986年起以國語配音播出的美國影集《妙管家》(Who’s the Boss?)」,這齣情境喜劇敘述退休棒球選手、同時也是單親爸爸的湯尼,帶著青春期的女兒珊曼莎,住進事業有成的單親媽媽安琪拉家裡擔任管家,和安琪拉的兒子強納生、媽媽夢娜,五人之間發生不少趣事。這齣戲在美國 (以及其他有放映的國家) 大受歡迎,連帶捧紅了劇中演員,例如飾演珊曼莎的艾莉莎米蘭諾 (Alyssa Milano,上圖右) 便以此劇成為當時的人氣偶像。( 順帶一提,她後來以影集「聖女魔咒(Charmed)」中的Phoebe一角再創事業高峰 ),而飾演可愛伶俐小男孩強納生的演員丹尼平塔羅 (Danny Pintauro,上圖左),當年是紅極一時的童星,在成年後淡出幕前,近日卻又因為接受脫口秀女王歐普拉 (Oprah Winfrey)電視專訪而再度躍上媒體版面。

interview

歐普拉在自己頻道的節目《Where are they now?》 (昔日名人今何在?) ,訪問了丹尼平塔羅,節目一開始,歐普拉就單刀直入地說:「你上節目前曾和製作人說你有一個藏了12年的秘密,你今天決定和我們分享。你準備好要說那是甚麼秘密嗎?」

現年39歲的丹尼平塔羅深呼吸了一口,停頓了一下才說:「很早之前我就想告訴大家,可是我一直沒有準備好—現在我準備好了。嗯,那個,嗯,我是HIV帶原者,而且已經12年了。而且……」他彷彿察覺自己的緊張,用力吐了一口氣:「這是件大事,你知道嗎?現在這仍不是大家平常會開口(公開)談論的事……」

丹尼平托羅在節目一開始時出櫃的片段

走出櫃子

這並不是丹尼平塔羅第一次公開揭露他的私人生活。1997年他還在念大學時,平塔羅便公開出櫃他的男同志身分—但這其實不在他的計畫之中。平塔羅說:「我那時是被迫出櫃的,並不是我的選擇。」

他說當時一位小報記者和他聯絡並告訴他,無論他受訪與否,報紙都會刊出他是男同志的消息。他向妙管家中飾演他媽媽的演員Judith Light求助,Judith獲悉後鼓勵他主動受訪、掌握局面:『這樣最好,報導就不會引用你沒說過的話,而且只要你的答案負責任且成熟,那不會是一篇多糟的報導』。

儘管報導的結果並不差,但平塔羅承認:在當時他並沒有準備好擔任社群中的榜樣。但這次不同了,在時人雜誌的專訪中,平塔羅表示了這次HIV身分的出櫃,他希望能藉此發揮指標人物的影響力:

「如果你有關注方面,你應該知道感染HIV不再是被宣判死刑」他說 「你能有健康的生活,你能有快樂的生活。」

他希望能持續為疾病去汙名,並且開啟更多的對話:「對我而言,HIV是另一個新的櫃子,除非我們走出HIV這個櫃子而且開始討論它,……否則我們沒辦法有更多的接納」而參與關於這個疾病的實際面的開放討論,他認為 「我們能讓事情有很大的改變」。

感染後的感受

平塔羅在歐普拉的專訪中提到,他是在2003年的三月被驗出,當時他住在紐約。

Pintauroheader

「我去做例行性檢查,你知道的,身為一個負責的男同志,每半年就會去篩檢HIV,然後要如坐針氈般—至少我的感覺是如此—等待兩個禮拜結果出來,因為我實在很害怕我得到HIV。」

被問到得知自己感染後的感覺,歐普拉在節目中問到:「身為男同志,你當時是否覺得:『其實得到了HIV我還是挺OK的?』」

平塔羅的回答是:「那是一種詭異的混合情緒。有一部分的感覺很糟糕:我覺得我再也不能有一段好的關係了。沒有人會想要我—這種感覺很強烈。想到每次遇到喜歡人我就必須要談到這個—這樣誰會愛我?」 在時人雜誌的專訪中,他還補充那時的沉重情緒:「沒有人會愛我,沒有人會想和我上床,我應該要放棄尋找另一半了」

然而還有另一種微妙的情緒混雜其中,在歐普拉專訪中他這樣提到:「我當時很恐懼,但卻有一絲的解脫感……」他看到歐普拉疑惑的表情,繼續解釋 「你擔心了這麼這麼久、怕自己真的得到—然後你真的中鏢了。你終於不用再繼續擔心下去……」

這樣的感覺許多男同志或許能理解一二,在無視疾病汙名的恐嚇式宣導下,「我是gay,所以總有一天會得愛滋吧」的消極命定論並不罕見—然而這樣對愛滋防治真的有助益嗎?

使用「冰」的經驗

到底平塔羅是怎麼感染HIV的呢?在訪談的後半段,平塔羅向歐普拉透露:在他26歲時,剛結束一段2年的關係,他想要在性的方面追求極限,於是他開始使用甲基安非他命—俗稱的「冰」(crystal meth) (編按:台灣更常稱之為「煙」)

「冰拿走了你的自我禁制……在你使用時,你沒有任何界線,你覺得自己是無敵的,你的感覺被不可思議的放大,在性的方面,每個聲音和感覺都很刺激」

「讓我有個畫面吧」歐普拉說 「你在用冰….感覺就好像從水晶吊燈上蕩下來,可以做愛好幾天?」

「大概類似這樣。」

在時人雜誌的專訪中,他補充道:「冰的確是在多年、多年、多年之後,我仍對它有渴望的藥物」–但是他在2005年之後便不再使用。

讓他不使用的原因是開始玩藥後,他很快意識到:「你開始對發生在你面前的事情都不滿足,你會有12到18甚至24小時都是清醒的,睡得很少,然後一心就想繼續high。」他開始每個周末都要玩,在交友網站上流連不止。更糟的是,用藥完藥效過後,他不時要經歷嚴重的很down的情緒—會讓他失能好幾天。

「我對自己很生氣,我要經歷大約三天什麼都不能做的時期—不能去工作、不能讓什麼事情發生、甚至連幫自己準備食物都做不到。對我而言,這讓我非常沮喪,也讓我生氣地決定:這樣就夠了」

除此之外,現在回首,他認為甲基安非他命還有個令人害怕的地方:「因為你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所以你會覺得你已經照顧好自己、保護好自己了,但是因為安非他命對你的腦部、你的身體的作用,不管你多努力要嘗試,你還是將自己開放在感染性傳染病的可能性中—這些性傳染病比你想像中還常見的」

他自己的經驗就是遇到了一個也在玩藥的人—他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並發生了關係。「我當時真的認為我會是安全的,」他說道 「但是很顯然地,我不是」。他就是在那時感染了HIV。

注視目光

在淡出幕前工作後,平塔羅目前和他先生Wil Tabares (他們在2014年結婚),一起住在拉斯維加斯,目前是一位餐廳經理。平塔羅在他們第一次約會—甚至還沒接吻—時,便告訴Wil他的感染者身分,Wil的回應是:「那沒有嚇到我」。他們現在的夢想是合開一間民宿。

Pintauro

在節目上公開了使用安非他命的過往,平塔羅預期到很多人可能會說:「你看,我就說吧」「他也和其他(童星)一樣……」 (編譯按:美國有許多童星,成長過程中都曾陷入藥物成癮的問題中)

但是他說:「我想我可以對這些話語釋懷,並且說:『是的,我就是也走上了這條路。而你也有可能』身為男同志、公開出櫃男同志的身分、有使用安非他命的問題—這些都不是抽象概念、也都不是未必會發生的。這是問題所在。」他希望這樣的訊息,以及他未來的行動,能夠在男同志社群成為改變的力量。

推薦延伸閱讀

  • 感染者的故事
  • 關於用藥 重要提醒
  • 派對藥物簡介
  • ES (用藥性愛) 新手必讀
  • 轟趴注意事項
  • 編譯來源:

    ‘Who’s the Boss?’ Actor Danny Pintauro Reveals He’s HIV Positive
    http://variety.com/2015/tv/news/danny-pintauro-hiv-positive-whos-the-boss-1201603590/
    Danny Pintauro Reveals HIV-Positive Status …

    2015-08-02

    【香港/愛滋動新聞】150726 香港蘋果日報:相距廿載 年齡非愛情障礙 男同志的20年情 愛的無私奉獻

    愛滋.知愛系列
    相距廿載 年齡非愛情障礙 男同志的20年情  愛的無私奉獻

    2015-07-26 香港蘋果日報

    《愛滋.知愛》系列,由蘋果動新聞和慈善組織「關懷愛滋」合作,將十位作家:柳俊江、鄺俊宇、邵家臻、健吾、葉志偉、鄧潔明、林日曦、周耀輝、葉念琛等所撰寫的愛滋病真實故事,以動畫形式呈現給大家。

    爽歪歪編按:本篇是介紹香港作家、作詞人周耀輝所寫的故事《好命》,或許是礙於篇幅,文字部分只能節錄,看不出完整情節;動新聞的動畫則將故事摘要後有較完整的演繹,故以下先放上動新聞動畫影片。

    第十四集:相距廿載 年齡非愛情障礙

    節錄自:《好命》-周耀輝

    人人都說A好命,連跟他一起很久很久起初是伴侶後來被稱為「爸爸」的E也這樣說。二十年前,A二十五歲,證實感染了愛滋病毒。

    A認識E是更早的事了。A當時十九二十,E四十出頭。他們是在三溫暖裡認識的,從身體開始。

    0000temp
    然後,兩個男人很快很快就住在一起。更準確的說,是A搬到E的家裡去。至於過程,都忘了,總之很快很快。還有,E告訴我,記得當時最紅的明星是郭富城和林志穎。

    不過,談著談著,記得的不單是兩個最紅的明星了,還有一頭狗,叫加菲。對,一頭叫加菲的狗,是A養的,病了,很嚴重,可A要上班,於是E就天天跑到他家裡去照顧加菲,雖然E也要上班,但E說,沒辦法啊,畢竟是一條命,難道由牠死掉嗎?

    反正E也很懂狗,他爸爸打獵的,養過七八頭狗。可這樣跑來跑去,累啊,於是E就跟A說,不如搬過來吧。就這樣,他們住在一起了,「連人帶狗」。

    狗,活過來了,健健康康的活著也有健健康康活著的一些小麻煩,例如毛長了要剪。有一次,他們帶加菲去剪毛,好像是防止虐畜會,還是寵物店,記不清楚了,肯定的是碰到另一頭狗,打扮得非常漂亮,脖子上還繫了蝴蝶結。

    原來是主人懷孕了,老公的媽媽擔心啊,不准媳婦繼續養狗,主人只好把自己的狗打扮得分外可愛,希望討人歡喜,領養的成數就高了,沒人領養就只得人道毀滅。替加菲剪毛的人說,把牠帶回家看看怎樣啊?萬一兩頭狗合不來,就送回來,沒事的。

    從此,他們家就多了一頭狗。後來,又添了三頭貓,都是給人遺棄的。

    這群貓貓狗狗慢慢都離開了,而他們的家也搬過兩次。現在,房子小了,還有一狗一貓,貓叫金桔,狗叫仔仔。A這樣的介紹著,然後我就順著看貓看狗的流動看了他們的客廳。似乎都是A的東西。

    靠近大門有個掛外衣的地方,上面放了很多帽子,是A的。然後,客廳也放了一個跟天花齊高的櫃,E說都是A的鞋子。當然,最入我眼的,還是面對面的兩個架上的照片,絕大部分是A的,當中有一張黑白照………

    故事完整文字版收錄於「關懷愛滋」系列小說《十愛》

    文章出處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726/19232845

    第十五集:男同志的20年情 愛的無私奉獻

    節錄自:《好命》-周耀輝

    2013_#11_chow_1
    跑到街上,A才害怕起來,想到死。

    也想起了自己兩次自殺。十九歲那年,初戀啊,傷心得吃了很多安眠藥,也忘了從何而來那麼多安眠藥,記得的是洗過胃。

    另一次,認識了一個喜歡的人,慢慢慢慢那人不接電話,也不回電,當時A和E一起住,應該是感染之後了,因為他用來了結自己生命的就是用來延續自己生命的愛滋病藥。一起那麼久,E大概也感到A的不安了,那天剛好早了回家,看到A躺在床上,馬上打了999。

    兩次自殺,難道再來第三次?A在街上逛來逛去,也不想找誰幫忙,更不想人家知道,還是回家吧,反正他們各有臥房。一覺醒來,誰也沒有再提起吵架的事。

    A也不是不想再次拍拖的,不過,「很難找到一個心儀的對象,很難投入一段新感情。」A知道即使找到,也不會搬走了,對方必須接受「這種模式」。

    至於E,也從來沒有覺得A是負擔。先說錢,政府給A的所謂補助是600元,還得證明申領人的確沒有人幫他才可以。雖然,E當時已經是自由工作者,收入也不穩定,慢慢也從港島比較高尚的地區搬到九龍的舊區,其實經濟也只能算「一般一般啦」。不過,E從來沒有覺得A是負擔。

    哎,除非有時候A發脾氣,他脾氣好大啊,想吃辣椒醬沒有辣椒醬,可以發脾氣,他吃那些藥身體不舒服,可以發脾氣,去找情人找不到,可以發脾氣。總之,什麼都可以發脾氣。不過,也許,也是因為有些事情難於啟齒……

    故事完整文字版收錄於「關懷愛滋」系列小說《十愛》

    文章出處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726/19232844

    延伸閱讀

    1423664822-2823639316【感染者的故事/伴侶】150212 Vincent Chiang: 他是我的伴侶,他是位愛滋感染者—三年後記
    FP01【感染者的故事/伴侶】130129 Vincent Chiang:他是我的伴侶,他是位愛滋感染者

    2015-06-25

    【奧地利/愛滋】150625 SongYY編譯:這本雜誌是用HIV感染者的血液印製…..雜誌印製背後的故事與理念/150507 蘋果日報:愛滋血印雜誌 破迷思

    這本雜誌是用HIV感染者的血液印製…..雜誌印製背後的故事與理念

    2015-06-25 熱線爽歪歪網站 綜合外電編譯

    0001temp
    了引起關注,一份小規模的奧地利男性雜誌用了摻有HIV陽性血液的墨水,印製了一整期的雜誌。名為 《Vangardist》 ,這份具有進步性、目標族群是年輕都會男性的雜誌,其共同發行人Julian Wiehl對此表示,這個構想是為了陳述愛滋病毒仍承受污名,這點是大家都不可漠視的。

    這期雜誌的發想,和2個即將在維也納舉行的大事有關。一個是每年一度的Life Ball,全球最大的抗愛滋慈善活動之一,在5月16日在維也納舉辦。另一個則是歐洲歌唱大賽也在五月登場—會在維也納舉辦要歸功於去年拿到冠軍的是奧地利歌手Conchia Wurst。Wiehl在Time的邀稿中寫到:由於這些事會引起國際性的關注,所以他們想要藉此機會發表聲明,讓影響力可傳達到全世界。

    在決定印製主題是〈HIV的英雄 (Heroes of HIV) 〉的雜誌時,他們的廣告經銷商Saatchi and Saatchi 建議他們可以用HIV陽性的血液印製。在此之前,這本發行5年的雜誌是以數位形式發行,每年約有10期。但是這期他們決定以紙本發行。雜誌採納了廣告商的意見,找了三位願意捐獻血液的感染者,以血液混合墨水印製了限量發行的特殊版。

    可以碰嗎?

    CEKd38zWMAAiFbRWiehl 在一個訪談中說:「如果你看到這份雜誌,你第一個念頭會是:『我可以碰它嗎?我會把它拿在手上嗎?』接下來的疑問可能是:『我為什麼要碰它?』或是『我為什麼不能碰它?』」

    華盛頓郵報報導中便提到,從健康與安全的觀點來看,拿起這本雜誌根本不會有任何問題。多年前我們便已知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愛滋病的病原體—在人體外很快就死亡,所以接觸雜誌並沒有任何感染風險。但為了雙重確認,更重要的是為了殺死血液中其他可能的病原體,Vangardist雜誌在將血液與紅墨水混合前,還是先對血液做了高溫高壓滅菌(autoclave)的處理。這樣的處理獲得哈佛大學與茵斯布魯克大學醫生的安全認可。

    「如果你將這本雜誌握在手中,就好像你抱一位感染者一樣。什麼都不會發生,拿起雜誌不會令你受感染,而跟更不會傷害你」Wiehl 表示。

    Wiehl認為,大眾需要對病毒如何傳播有更多的認知,並且消除不理性的恐懼。「你可以親吻任何一個HIV感染者,或是當感染者有用藥物作良好控制,而且你也有使用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的話,你甚至可以和感染者無套做愛。」

    為避免違反血液製品跨國界運輸的相關法律,以血墨水印製的特殊版本只能在網路上訂購。雜誌所需血量其實甚少,所有印刷本期的特殊墨水總重只有2.5公斤,其中墨水與血液的比例是28:1。特殊版雜誌為限量3000本發行,定價50歐元 (所得全數捐為公益),在發行後3天幾乎銷售一空。另外雜誌也以一般墨水印製了15000本普通紙本版,價格為10歐元,可在書報攤買到。

    撕開污名

    雜誌的另一個設計是:到達讀者手上的雜誌是包膜封裝完整的,這也強迫讀者「撕開封套,如同撕開污名」 Wiehl 說。「雖然我們在醫療上有許多進步,但HIV的污名仍是個嚴肅的議題。」

    在這期 〈HIV的英雄 (Heroes of HIV) 〉雜誌中的數篇文章,便探討了愛滋如何流行、以及感染者所面臨的恐懼,並從歷史的脈絡中討論愛滋污名如何緣起。此外還有發行這期雜誌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三位提供血液感染者的訪談。

    三位HIV陽性血液的捐贈者—也就是本期雜誌中報導的「HIV英雄」分別是:一位已為人母的47歲女士Wiltrut Stefanek,目前在維也納的經營感染者與家屬的團體;一位美國26歲的男同志Wyndham Mead,以及一位化名Philipp Siegel、32歲的異性戀男性—在愛滋污名下他仍有出櫃壓力,因此選擇化名以及不出面。在雜誌中,他撰寫了一篇〈我該何時告訴她〉的文章。

    ink01 Wyndham Mead接受雜誌訪談,也捐出血液。

    這其中的兩位其實和大眾對於HIV感染者的刻板印象不同—而這也是雜誌想要凸顯的。

    雜誌發行後,受到媒體廣泛的關注,報導甚至延燒全球。Wiehl說他對於媒體廣泛報導感到驚訝,『但這樣的廣泛報導也代表著我們仍未能克服對HIV的污名。』

    「我們如果沒有打破禁忌,或許沒有人會關注此事。但當這麼多人都注意到雜誌的印製,而且還在某些人心中創造出恐懼,你能見到(對抗污名與恐懼)尚未結束。」

    在Wiehl說的「創造某些人的恐懼」,其中一個例子是:有人因他們印製雜誌的舉動,指控他們為意圖謀殺讀者的兇手 (murderer)。Wiehl表示:「如果你對於HIV有了解,你就不會這樣說了。」

    在Wiehl發表在Time的短文中,他說: 「我們必須消除我們過往對HIV的既定印象,而應該視他為正常的疾病。如果你是一位母親,你的小孩罹患癌症,你很有可能會告訴你的鄰居並尋求協助。但當你的小孩是HIV陽性時,你卻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而或許永遠不會告訴別人或是尋求協助。只有當我們能夠去談論這個疾病時,我們才能前進。」

    「藉由打擊污名,我們才能同時打擊感染繼續發生。」

    編譯新聞來源:


    Vangardist 這期雜誌的印製幕後影片

    愛滋血印雜誌 破迷思

    2015年05月07日

    2015-06-24

    【歐洲/恐同與愛滋】150611 Medical Daily:研究顯示:在歐洲,恐同國家中的男同性戀與雙性戀,感染HIV的風險較高 / AIDSmeds:恐同讓歐洲男同志忽視HIV

    恐同讓歐洲男同志忽視HIV

    2015-06-12 AIDSmeds.com 報導 熱線爽歪歪網站 翻譯

    分歐洲國家中對同性戀恐懼 ( 編按:homophobia,指對同性戀者的排斥,包括厭惡、仇恨、偏見和歧視,以下一律譯為『恐同』) 的態度與法律,讓和同性發生性行為的男性 (MSM) 無法取得愛滋防治的服務,也不敢與健康照護的提供者討論他們的性向。一項發表在《AIDS》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者檢視來自EMIS (European MSM Internet Survey,歐洲男男性行為網路調查) 中,和HIV相關的資料,此調查包括35國、174000位男同性戀或雙性戀。他們接下來將此資料和不同國家針對同性戀的全國性法律、政策與態度做比較。

    研究者發現國家中恐同程度越高,男同性戀與雙性戀對於HIV的知識便越少,而在這些國家中的這些男性也較不使用保險套。

    「我們的研究發現顯示出,與其說感染HIV主要是個人過錯造成的結果,不如說感染風險大部分是由這個國家對同性戀的法律、政策與態度而決定。」耶魯大學流行病副教授John Pachankis博士,在媒體新聞稿中如此說明:「這項研究顯示在恐同國家中,男同性戀與雙性戀被相關資源拒於門外,這些資源包括如公開表達自我的心理資源,而這對維持健康是必要的。」
    然而,在明顯恐同國家中的男同性戀與雙性戀,其性伴侶數較少,也較不會感染HIV。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在不友善的環境中,這些人較傾向「躲在櫃中」(編按:『出櫃』為LGBT人士表達自己的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相對LGBT人士若果不願意表達,則稱之為躲在衣櫃。) 的緣故。

    新聞出處http://www.aidsmeds.com/articles/euro_homophobia_1667_27376.shtml

    9698484148_cf6befb575_b 諷刺俄羅斯同志人權低落的行動劇,圖片來源:Flickr

    研究顯示:在歐洲,恐同國家中的男同性戀與雙性戀,感染HIV的風險較高

    2015-06-11 美國每日醫療網 (Medical Daily) Kristin Magaldi 報導 熱線爽歪歪網站 翻譯

    管全球同志(LGBTQ)人權有多處向前躍進,如愛爾蘭的同性婚姻公投獲得壓倒性支持,歐洲仍有許多國家其同性戀恐懼(homophobia)仍是主要的問題。一項最新的研究認為這種對性向的壓抑,不只對男同性戀與雙性戀者的心理健康有害,對其生理健康也是如此。恐同聲浪高漲的國家較有可能有HIV感染人數的上升。

    這個研究的研究者來自美國、挪威、德國以及英國,研究成果發表在《AIDS》期刊上。首先,研究者針對歐洲各國,藉由檢視過往調查中這些國家的法律與社會態度,他們量度出各國恐同造成的影響程度。接下來他們使用2010年EMIS (歐洲男男性行為調查,此調查包括38國、175000男同性戀或雙性戀)的結果收集其中的資料。研究中檢視了HIV相關服務的使用程度、需求程度以及行為,發現在較恐同的國家與較不恐同者之間存在差異。

    他們的發現證實了恐同存在於社會時,的確有提高健康風險的潛在可能。雖然在恐同國家中,男同志因較少性伴侶而較不可能被診斷出感染HIV,但研究者同時發現這些男同志傾向於對HIV認識較少、對於如何防治所知較少,以及較不常使用保險套。也因此,這些男同志的性行為雖然較不頻繁,但當他們的確選擇發生性行為時,感染HIV的風險是較高的。

    研究者相信恐同國家中『迫使男同志待在櫃中』,使他們因此不感染HIV的保護效果,不會持續太久。雖然男同志文化的基礎設施在這些國家中並不多,且男同志酒吧與三溫暖很少、相隔甚遠,但是新的約會、約砲app能使男同志彼此見面而不需向公眾出櫃。正因如此,研究者相信壓抑的政策會使這些男同志處於高度風險中。

    「我們的發現是令人驚訝的,表面上看起來在那些最恐同的國家中,迫使男同志待在櫃內有效地使他們較為安全,因為他們HIV感染機會的確較低,」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Ford Hickson博士在最近的新聞稿中表示:「但是處在櫃中是辛苦的、充滿羞恥感的,這特別對心理健康福祉有害。而不敢暴露同志身分也使這些人在處理面對性與HIV時,一直是無知、缺乏資源以及技巧的。當科技改變人們相遇接觸的方式後,看似能保護男同志安全的同性戀恐懼,反而在此時使他們暴露在巨大的危險中。」

    這份研究並無註明研究中所檢視的恐同國家是哪些國家,但眾所皆知反對LGBTQ的觀點廣泛存在於東歐國家中,特別是俄羅斯。研究者表示只有在這些國家消弭壓迫以利於教育後,HIV感染的風險才能降低。

    「先前對於歐洲愛滋防治的研究顯示,在遏阻HIV時有四個關鍵介入手段:廣發保險套、同儕領導的團體教育、同儕推廣的教育計劃,以及使感染者都有機會獲得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ickson 總結道:「所有的健康當局都應能在進行這些服務的同時,也致力於保護性少數的人權。」

    新聞出處http://www.medicaldaily.com/gay-and-bisexual-men-more-likely-contract-hiv-homophobic-european-countries-study-337710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編譯:阿上 (熱線愛滋小組義工、爽歪歪網站執行編輯)
    2015-06-15

    【香港/感染者動畫】150613 香港蘋果日報:愛滋.知愛–病人相扶持 感動結成夫婦/愛滋感染者的生育 每一個明天

    SongYY說明:

    提到動新聞,你會想到什麼?模擬社會新聞的動畫?抓漏的旁白哥?
    香港蘋果日報和愛滋團體「關懷愛滋」合作,在六月中旬推出了不太一樣的動新聞系列:【愛滋.知愛】,將十位不同作家撰寫的愛滋病真實故事,用動畫形式呈現給大家;其中也會有屬於新聞的紀實採訪,並適時提供關於愛滋的基本知識。
    透過主流媒體訴說感染者的故事雖非首創,但同時以通俗動畫形式呈現,是頗為新鮮的嘗試,也讓人期待其效果。爽歪歪在此先轉載6/13~14日推出的,由柳俊江所寫的故事《每一個明天》改編的動畫:因病絕望的瑪思,碰上已婚、同為感染者的昶藍,究竟故事會如何發展呢……

    【愛滋.知愛】第一集 病人相扶持 感動結成夫婦

    現時香港每年有數百宗新增的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而且比例有增長及年輕化的趨勢。不知大家對愛滋病的認識有多少?提起愛滋病,除了恐懼,其實感染者背後的故事、其親人的體諒與照料,以及社會上對愛滋病的歧視,也很值得關注。

    今次《愛滋.知愛》系列,蘋果動新聞和慈善組織「關懷愛滋」合作,將十位不同作家(包括柳俊江、鄺俊宇、邵家臻、健吾、葉志偉、葉念琛、鄧潔明、林日曦及葉念琛等)撰寫的愛滋病真實故事,用動畫形式呈現給大家。

    第一集:病人相扶持 感動結成夫婦

    節錄自:《每一個明天》-柳俊江

    病房充斥着絕望。瑪思靜靜躺在病榻上,腦袋一片放空,死神在窗簾下徘徊,已經辦好陰間的手續。兩下敲門打破了沉默,也出乎死神的預料,一個男人走進了被隔離的房間。

    「你好,我叫昶藍。」瑪思沒有回話,因為她沒有明天,不再需要理會世俗,不再需要講究禮貌。昶藍繼續說:「我明白的,我也曾經和你一樣。」瑪思心中起了一絲漣,但花不起力氣回話,全身插滿了喉管,皮和骨之下,剩餘的能量就在腦裡消耗掉了。昶藍再說:「會有明天的。聽我說,不要放棄自己。我也走過你這個階段,要聽醫生的話。」瑪思看了昶藍,一個普通的男子,怎會明白愛滋病的煎熬?兩人四目交投,沒有再說下去,但瑪思感受到莫名的安慰。

    0613

    在那一天下午,瑪思用盡力氣吃下了藥。隔天,昶藍又再來。如此,反反覆覆,日落之後,不覺日出又來臨。漸漸恢復氣力的瑪思,會起床梳頭化粧,等待明天昶藍的到來。雖然,有時候,昶藍會和太太一起來探望她,但她覺得,她和昶藍的心靈更貼近。

    在這九十年代初,愛滋病藥物副作用很大,每次嗅到藥味,身體自然排斥。昶藍曾經病得要靠輪椅出入,體重暴跌至七十磅。他問過自己:既然是不治之症,為何苦苦求生?幸好有家人的扶持、藥物的改良,他終於在幽谷裡重新學習走路,自己走了過來。今天,昶藍看着瑪思,也看到自己,一種莫名的親近感,驅使他一有空就來醫院。而其實,昶藍的太太一直看在眼裡,自從昶藍的病發,兩人的關係,已經轉為一種朋友的情誼,對於瑪思,三人終於冷靜地坦白……
    (待續)

    昶藍和瑪思最後結成夫婦,但更大難題-生育就在之後等着他們,到底最後他們如何處理,請留意蘋果動新聞《愛滋.知愛》系列。

    故事完整文字版收錄於「關懷愛滋」系列小說《十愛》

    有關愛滋病的更多資訊,可到「關懷愛滋」網站:http://www.aidsconcern.org.hk
    或Facebook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aidsconcern參閱。

    新聞出處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13/19183034

    【愛滋.知愛】第二集 愛滋感染者的生育 每一個明天

    《愛滋.知愛》系列,由蘋果動新聞和慈善組織「關懷愛滋」合作,將十位不同作家(包括柳俊江、鄺俊宇、邵家臻、健吾、葉志偉、葉念琛、鄧潔明、林日曦及葉念琛等)撰寫的愛滋病真實故事,用動畫形式呈現給大家。

    上集提到,同樣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昶藍和瑪思最後結成夫婦,但卻要面對更大的生育難題,究竟他們會如何面對?

    第二集:愛滋感染者的生育每一個明天

    節錄自:《每一個明天》-柳俊江

    兩個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結合,來到一個最具爭議的階段:瑪思懷孕了。自從十多歲,瑪思就作着生兒育女的夢,這個夢被愛滋病摧毀後,意想不到地重臨﹗瑪思和昶藍措手不及,害得主診醫生也大發雷霆﹗任性的瑪思,重燃了希望,抓得牢牢不肯墮胎。昶藍和醫生商討了良久,終於決定讓孩子生下來。在懷孕的過程接受治療,採用剖腹分娩的方法,可以大大減低胎兒感染機會。

    十月懷胎,瑪思和昶藍步步為營控制病情,小心翼翼地準時吃藥打針。終於,鋒仔出生了,是香港第一個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生產的嬰兒,也是一個健康的寶寶。在訪問時,鋒仔已經九歲,一直跑跑跳跳,吃了一個麵包,又嚷着要吃煎堆。採訪過後,瑪思挽起手袋,昶藍牽着鋒仔,一家三口出發逛街去,彷彿病塌上的一幕沒有發生過,彷彿和你我無異,迎接每一個明天。(完)

    0613iiii
    在動畫後,記者也採訪了醫師,對相關的愛滋知識做簡單介紹。

    請留意蘋果動新聞《愛滋.知愛》系列。

    故事完整文字版收錄於「關懷愛滋」系列小說《十愛》

    更多有關愛滋病的資訊,請到「關懷愛滋」網站:http://www.aidsconcern.org.hk
    或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aidsconcern參閱。

    新聞出處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14/19184041

     …

    2015-04-29

    【台灣/創意保險套】150424 自由時報:保險套不再卡卡! 依粗細變身各種蔬果 / 中國時報:一握知大小 棒狀蔬果保險套吸睛

    SongYY說明:這個新聞中的產品頗有趣的喔! 期待能夠商業量產的ㄧ天。在此之前,如果你有根”白蘿蔔”或”大黃瓜”屌,請參考性愛達人中的”你套對了嗎?”單元,裡面有介紹一些大尺寸保險套的廠牌喔!

    保險套不再卡卡! 依粗細變身各種蔬果

    2015-04-23 自由時報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保險套戴起來不舒服,問題不在長短,在粗細。」台北科技大學學生潘冠豪買遍市面上的保險套,自行測試近百個後,決定進行保險套大變身,為不同粗細的陰莖,設計小黃瓜、紅蘿蔔、香蕉、白蘿蔔、大黃瓜等由小到大的尺寸,且配上蔬果亮麗的綠色、黃色和白色,提高舒適度,也減少購買者的尷尬。

    台北科技大學今舉辦「設計系畢展暨新一代設計展」記者會,曾獲德國IF設計獎潘冠豪再發揮設計巧思,針對保險套脫落或太緊破裂,加以改善,設計出「食色,性也」保險套產品。

    Canon_condom他發現問題在每個男人的陰莖粗細不同,根據一份全球男人陰莖調查,多數人陰莖是直徑4公分粗,因此潘冠豪設計了5種尺寸的保險套,直徑3、3.5、4、4.5、5公分。

    潘冠豪表示,為減少購買者的尷尬,他以親和力強的棒狀蔬果作為外包裝,由細到粗選擇了小黃瓜、紅蘿蔔、香蕉、白蘿蔔、大黃瓜,再搭配設計自動販賣機,購買者可以手握實測大小就知道該買哪種尺寸。

    潘冠豪表示,測試使用結果,因為保險套貼近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了舒適感,希望可增加民眾使用保險套,進行安全性行為的意願。

    新聞出處: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295530

    一握知大小 棒狀蔬果保險套吸睛

    2015年04月24日 中國時報 洪欣慈/台北報導

    很多人購買保險套常買錯尺寸,增加保險套滑落、破裂風險,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潘冠豪以棒狀蔬果為概念,設計出新型態保險套包裝「食色,性也」,使用者可直接透過握拿圓柱包裝來選購適合尺寸,成果入圍今年新一代設計展視覺傳達設計類最佳設計獎等多獎項。

    北科大即日起至28日在校內藝文中心舉辦設計畢業展「心島圖」, 現場展出76件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空間設計作品,5月1日至5月4日也將在新一代設計展場呈現。

    工設系學生潘冠豪有感市面保險套雖分尺寸,但民眾多不曉得,方盒設計也無法讓使用者得知確切大小,因此以小黃瓜、紅蘿蔔、香蕉、白蘿蔔、大黃瓜5種棒狀蔬果為概念,設計出直徑3到5公分不等5款保險套,使用者可藉握拿圓柱包裝挑選適合尺寸。

    潘冠豪說,為改善現有問題,他在發想過程中買了100多個不同品牌的保險套仔細研究,也親身試用,發現使用者容易分不清正反面、沒擠出前端空氣等問題,因此他在包裝內部設計有突起塑膠片,拉起保險套前端就能擠掉前端空氣,也解決分不清正反問題;選擇蔬果為設計靈感則是希望大家以更健康、自然態度,看待保險套。

    新聞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4000436-260114

    照片取自commons.wikipedia,和新聞無關

    近期推薦

    【短片】濃濃泰國風!《好難開口向你說……》小帥男主角怎麼面對關係中的秘密?
    1423664822-2823639316
    【感染者故事/伴侶】150227 Watenman:[心情] 我的背後0
    1423664822-2823639316
    【短片】太有事!光是食物不用人也能拍成限制級G片?! –菲律賓宣導短片 FOOD PORN
    FP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