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6

130516 聯合新聞網:女名師過世 同志愛人「出櫃」護產

女名師過世 同志愛人「出櫃」護產

【聯合報╱記者蘇位榮/台北報導】
2013.05.16 02:33 am
 
高姓女補教名師過世前,將補習班賣給「同志愛人」張姓女子,高的姊妹質疑張女未付尾款六百廿萬元,提告求償。一審判決張女應還一百多萬元,但高院認定房產轉移是高女生前預作安排,改判高家姊妹敗訴。

高女原在台北市信義路開設理化補習班,與張女相知相惜,同居十多年;二○一○年,高女上課時突然頭痛,急診證實為腦癌,她擔心死後自家姊妹會爭產,將財產預作安排,以買賣名義把房子過戶給張女。

高女過世後,高家姊妹以繼承人身分提告,稱高女在過世前半年,將補習班房產以低價一千六百五十萬元賣給張女;扣除貸款及自備款後,還有六百廿萬元未付,要求張女給付餘款。

張女在法庭上公開出櫃,說明這段同志戀情;並拿出高女的日記及寫給她的情書,證明兩人真心相愛,內容包括「留給大乖(指張女)的錢,這幾年趕快給,否則我一死,恐怕她連個渣都沒有」,「我是如此依賴你,你是我的全部」。

法官認為,高女和張女的親密關係曾引起高家姊妹不滿,高女罹癌後有意要給張女屬於兩人共同的「奮鬥結果」;因此預作身後安排,將房子過戶給張女,並將兩人債權債務抵銷,高家姊妹無從要求張女付款。

新聞來源: 女名師過世 同志愛人「出櫃」護產 | 法律前線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7900679.shtml?fb_action_ids=661675960525475&fb_action_types=og.likes&fb_source=other_multiline&action_object_map=%7B%22661675960525475%22%3A378761302230328%7D&action_type_map=%7B%22661675960525475%22%3A%22og.likes%22%7D&action_ref_map=%5B%5D#ixzz2TQGpdBns

2013-05-16

130516 立報:熱線晚會募款 深化同志教育

熱線晚會募款 深化同志教育

2013年5月16日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

同志諮詢熱線第16屆募款晚會,將於7月6日星期六晚間於台北科技大學中正廳登場。同志諮詢熱線文宣部主任呂欣潔表示,每年募得的款項將用於深化以及推廣各項同志教育,呼籲民眾踴躍參加捐款。

呂欣潔表示,目前熱線推動的活動除了在學校中進行入班演講,諮商、愛滋服務、同志家庭、老年同志議題之外,未來也將加強偏鄉的同志資源以及支持團體,以及擴展同志教育的範圍。

例如在同志運動的歷史中,警察對於同志較為缺少了解,因此熱線近期也開始進入各警察局進行同志教育。呂欣潔指出,多數警察在生活中較缺少認是同志的資源,多是在辦案時才接觸同志,因此,警察對於同志的認識其實相當陌生,未來也是熱線將加強的一個領域。


成立偏鄉支持團體

另外,由於偏鄉的同志資源較少,熱線已經開始進行在偏鄉成立同志支持團體,同時也進入偏鄉的學校進行入班演講。呂欣潔表示,雖然到學校入班演講有車馬費,但通常僅提供一個名額。而熱線為了呈現性少數的多重樣貌,每一次入班演講往往需要一位男同志、一位女同志以及跨性別者,讓學生看到性少數的真實樣貌。光以車馬費400元,其實無法支付3至4人的費用,都是由熱線自行補貼;包含同志支持團體等專案,以及義工培訓等工作,往往也沒有政府專案預算挹注,因此,每年的募款就成為最重要的款項來源。

呂欣潔也表示,由於同志親密關係暴力問題較少獲得重視,未來也將加強相關議題經營。另外,接下來,熱線也將與政府接接觸,探討有關老年同志安養議題,同時也強化同志父母、家庭等相關服務。


強化社群認同

呂欣潔指出,熱線晚會不僅僅有募款的作用,同時也能讓許多同志接觸到相關社群。許多同志就是因為參加了熱線晚會,才發現世界上有不少跟自己一樣的人,從中獲得支持與資源。呂欣潔表示,雖然募款數目每年增加,但由於熱線拓展的服務相當多,希望能獲得更多捐款,許多服務的範圍才能更加擴大。

同志諮詢熱線第16屆感恩晚會從5月17日開始售票,預售票票價分為450元以及1,000元,現場票為350元。晚會並設有輪椅區與手語翻譯區。晚會舉辦時間為7月6日星期六18:30,地點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中正廳(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若民眾有意捐款支持熱線,可洽呂主任,行政專線02-2392-1969,E-Mail:shjlu@hotline.org.tw,售票點可上網查詢。網址:http://hotlineparty.blogspot.tw/

2013-05-14

130512 世界新聞網:兩個媽媽 幸福加倍

《專題報導》兩個媽媽 幸福加倍
本報記者/羅旦兮
May 12, 2013 06:50 AM

周四下午,小學三年級的林Megan放學後,由媽媽帶著到同學家,準備上中文課。九歲的Megan留著妹妹頭,有雙柳葉眉,在同學眼中是個「愛穿裙子、愛漂亮」的小女生,但她的家庭有點不同,她有一個「媽媽」,還有一個「媽咪」,她出生在一個同性家庭裡。
來自台灣的林娉銘 (Koko Lin)和同性伴侶葉清韻 (Margot Yapp)1996年在舊金山農曆新年大遊行上認識,2002年她們在雙方親人和200多位朋友的見證下互換誓約,隔年兩人決定要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00年的統計,有不少同性家庭家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孩子,其中女性組合的同性家庭,擁有孩子比率占所有同性家庭的33%,男性組合的同性家庭則占22%;2005年全美約有27萬300多名小孩子在同性家庭長大。

◆一個是媽媽 一個是媽咪

「我一開始就想要個女兒,」林娉銘說,女同志擁有孩子有許多方式,最主要的一個是領養,一個是找人捐精,自己生。葉清韻的弟弟得知姊姊想要有孩子主動捐精,「但我們試了好久都不成功,那時還想,是不是得去領養?」2003年林娉銘受孕成功,兩人開心極了,林娉銘記得懷孕期間她既不孕吐,也沒有孕婦會有的不適,「小Megan在肚子裡很乖,」但臨到生產時,還是讓媽媽吃足了苦頭。

在美國生產通常要求準爸爸和準媽媽列出「生育計畫表」 (Birth plan),像是要不要另一半陪產、誰剪臍帶、要不要給嬰兒餵配方奶、發生意外情況要如何應對等,「我記得Margot填的Birth plan足足有四張紙那麼多。」林娉銘原本計畫自然生產,但在臨盆時出了極為複雜的狀況,生育表上所有可以接受的選項都被否定,最後他們只能遵照最後一項「聽從醫生當時的判斷」,剖腹生下Megan。「我很感謝媽媽和婆婆在我生孩子時,分別從台灣和馬來西亞飛來幫我坐月子,」林娉銘說,Margot的父親原本堅決反對她們生孩子,但Megan出生後「他是最寵孫女的爺爺」,舉凡院裡的樹屋、臥室裡的娃娃屋、小書桌,都是爺爺自製,足見Megan在家中備受寵愛。

「我們跟一般家庭沒有不同,家裡最容易引起兩人口角的是怎麼教育小孩,跟家長性別沒關係。」林娉銘出生成長在台灣傳統家庭,「是那種過了幾點就要上床睡覺,飯前不可以吃零食等很多教條下長大的,」而葉清韻來自的父母雖然住在馬來西亞,但早期留學澳洲,受西方教育,思想和觀念也比較洋化,「他 (葉清韻)覺得小孩子不用管太多,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林娉銘覺得小孩子需要從小管教,兩人往往這些生活瑣事爭論,「不過雖然我管的比較多,但相比之下我看起來比較溫和,Margot看起來比較嚴厲。」

林娉銘說,她和Margot都是穿著隨興,不重視打扮的人,「但不知為什麼,Megan一出生就知道要愛漂亮,」Megan對兩個媽媽在「老海軍」 (Old Navy)買的T恤短褲不屑一顧,最愛的是Uncle(Margot的同性戀弟弟)幫她買的服飾和打扮,「別人擔心在同性家庭長大,性向會不會受家長影響,我看Megan跟我們兩個一點都不一樣,我才覺得奇怪咧!」現在Megan快要九歲,每天早上和女兒都有一場拉鋸戰:「她硬是要每天穿裙子上學,冬天或下雨都不改,不然就不出門,」林娉銘笑說她現在擔心的不是女兒性取向,而是「這麼小就這麼愛漂亮怎麼辦?」

◆華人同胞 當街謾罵

「在Megan出生前我們已經討論過,Megan成長期間可能會遇到與其他小孩不一樣的問題,」林娉銘是全美最大同志組織Our Family Coalition的成員,長期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等各種同志議題,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家庭,也常常帶著Megan到各家串門子、參與同性議題的活動。對小Megan來說,一個家裡有兩個媽媽,或是兩個爸爸,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是我們又不希望Megan只認識同性家庭,也希望她了解同性家庭雖是常態,但社會還有其他不同面貌。」

林娉銘為了Megan擁有健全的教育和觀念,主動擔任學校義工,時常邀請Megan班上同學家長聚餐,讓原本對同性家庭心生疑慮的家長,在林娉銘刻意製造的聚餐場合中了解「同性家庭和普通家庭沒什麼不同。」林娉銘個性開朗大方,有時愛作怪的個性很容易就與小朋友打成一片,Megan的同學還曾羨慕她「妳有兩個媽媽,我只有一個。」林娉銘說,小孩子對事物接受包容度大於成人,也容易接受不同的觀念,因此有時反而是小孩子回家「反教育」其他家長,認為「家庭有兩個爸爸、兩個媽媽,或是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他們都是一家人啊。」

林娉銘住在華人比率相對較小的舊金山灣區,對同性家庭接受度高,「反倒是有次在舊金山的華埠,遭受到同文同種移民的惡言相向,讓人始料未及。」有次葉清韻一家三口到舊金山華埠買菜,正要停車時一位廣東婦人搶著進了停車格,林娉銘原本要與對方爭論,婦人便以不屑的眼神看著林娉銘兩人說:「我知道妳們是什麼,Shame on you!」然後開始辱罵。林娉銘愣住了,因為成長以來她從未因自己的同性戀身分遭受其他人歧視眼光,「沒想到得到的最大傷害,竟然是來自象徵自己家鄉的中國城。」事後母女三人坐在車上痛哭,她至今想來仍時激動不已。

◆每個家庭都與眾不同

愛爾蘭和蘇格蘭混血的瑪雅 (Maya Scott-Chung)七歲時就立下志願:「我以後要當媽媽!」但是在高中時,她愛上一位女同學,也發覺自己的同性戀性取向,「那時我以為,我恐怕不能實現我想當母親的願望了。」後來瑪雅交了第一個女友,發現女友有一對同性戀媽媽,加上看了一部同志紀錄片「Choosing Children」,記錄數對同志家庭撫養小孩的過程,讓她知道「原來我可以做我自己 (同性戀),也可以有小孩。」

1997年瑪雅參加當地亞太裔同志組織舉辦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在那裡,在舊金山消防局工作的華裔與墨西哥裔混血的梅白 (MeiBeck Scott-Chung)那天穿著消防員制服出席,瑪雅一見鍾情,兩人從朋友變成了戀人,2004年Luna出生,足足有9磅13盎司重。

「每當有人問我,出生在同性家庭的小孩,會不會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我都會說,每個家庭都是與眾不同,只要小孩感受到足夠的愛、關懷與保護,有好的教育,好朋友和健康的身體,就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雖然每個家庭都不同,但Luna的家庭特別不一樣,除了有國際混血的血統,同性家長中的梅白是位變性人。「Luna出生時我們本來想讓她叫我們Mommy和Baba(爸爸),但她上幼稚園後,聽了同學怎麼叫自己父母,後來就改口叫我們媽咪和爹地。」

瑪雅與林娉銘持相同看法,認為小孩子對事情的接受度比大人高很多,有次她聽見Luna和班上同學形容自己父親的對話:「我的爹地看起來像男生,但其實是個女生,」同學想了想,回她說:「那我的爹地就是看起來像男生,其實也是個男生,」然後兩人蹦跳著去玩耍,完全不覺得這兩種「爹地」有什麼不同。

Luna是個文靜的女孩,有點內向,非常喜歡閱讀,很小就展現智慧。瑪雅記得有天她在和Luna解釋她的生肖 (猴子)和象徵追求公平正義的星座 (天秤座)時,Luna轉頭問她「什麼是公平 (fairness)?」瑪雅說,她還沒想到怎麼解釋公平,於是想先解釋什麼是「不公平」,沒想到Luna立刻說「我知道什麼是不公平」,「美國有44屆總統,到現在只出了一個非洲裔總統,這就是不公平。」天真卻睿智的回答讓瑪雅半天說不出話來。

◆借精生子 難煞人

瑪雅說,他們兩人都很想有個家庭,曾討論過如何做一對好家長,還一起去上親子課,但是直到2002年,生子之事才終於有一點點進展。瑪雅說,兩人曾考慮領養,也想過將梅白的卵置入瑪雅的子宮受孕,「可是對那時的技術來說有些困難,費用也太高,」於是她們轉而尋求精子銀行幫忙,「我們兩人都是混血身,也都希望下一代能有我們的種族血液,」她們一開始就把目標鎖定在華裔和墨西哥裔混血的精子,但找了半天,「整個精子銀行只有一個中墨混血。」

最後她們決定找認識的男性朋友幫忙。瑪雅在舊金山一間生育中心工作,她對「借精」格外謹慎,「我看過太多對不孕夫妻向朋友或陌生人借精/卵,孩子生下後,捐贈者的長輩跳出來要求撫養權。」她不但希望自己的捐贈者願意主動放棄父權和撫養權,也希望對方家庭了解她與伴侶的特殊關係。後來經朋友介紹,她們認識了中、西混血的包丹尼 (Daniel Bao),包丹尼是位男同志,他的母親了解自己孩子性向,雖然包丹尼自認不是當爸爸的料、捐精後就主動放棄父權,但包媽媽仍樂見多一個有血緣沒親緣的小孫女。

「那時我年齡已經不小,很害怕沒辦法實現當媽的願望,」當年已37 歲的瑪雅前兩次流產告終,第三次終於成功,曾受過生產訓練的瑪雅在朋友的幫助下,在家中產下Luna,「Luna出生時就躺在我的臂彎,小小的,」梅白說,他握住女兒的手,女兒就睜開眼睛看著他,「我心裡只有一聲『哇!』滿滿都是感動。」

她們給她取名為「露娜. 李玉蓮. 吉林罕. 史考特-張」 (Luna Lee Yulien Gillingham Scott-Chung,音譯)。長長的一串名字顯示了她的背景-有媽媽瑪雅的愛爾蘭和蘇格蘭混血,梅白的華裔和墨西哥裔混血,也有生父包丹尼華裔和西語裔的混血。

◆是父親 也是母親

19年前來自台灣的陳子良和出生在芝加哥的Staurt第一次的同志約會,兩人的話題竟然從「你想不想要有小孩」開始。19年後,陳子樂和Stuart在新州建立了「兩個大男人和一個小男孩」的快樂家庭。擁有兩人家族基因的陳愷樂 (Kalani Chen-Hayes)今年將滿十歲,陳子良說:「兩個爸爸的家庭,和一般家庭其實沒有不同。」

台灣正在上檔的電視連續劇「兩個爸爸」描述兩個大男人共同撫養前女友小孩的故事,現實生活中,愷樂也有兩個爸爸。「我叫Stuart 『Daddy』,叫陳子良就用中文喊『爸爸』,不然,叫『父親』他也會回應。」愷樂有一雙黝黑的眼睛,雙眼皮,棕色頭髮,喜歡音樂,正在學鋼琴,也喜歡芭蕾舞,常常跟兩個爸爸回台灣探親,普通話說得很流利。不笑時愷樂看起來像個小大人,笑起來就充滿純真。

◆妹妹當代理孕母

「說來很難讓人相信,但我們第一次見面的確就是在聊要不要孩子這個話題,」Stuart笑說。這可是連異性戀首次約會也很少提起的話題。從台灣來美就讀研究所的陳子良在芝加哥地方報紙刊登交友廣告,在眾多回信中選擇Stuart,展開兩人近20年的交往。兩人擁有相似的志趣、相輔的個性,交往數年後,便決定要有個孩子,組織完整的家庭。

Stuart和陳子良原本想到的是到「可以去中國領養」,因為中國等待領養的女童多,兩人還想好兩個爸爸要如何照顧小女孩長大,然而當時的中國政府不允許同性伴侶申請領養,他們只好把眼光轉回國內,但在尚未承認同性合法關係的當年,申請領養也是困難重重。

Stuart的妹妹得知哥哥的願望,和先生商量後,「出借」肚皮,以陳子良的精子和Stuart妹妹的卵子結合,讓小愷樂能夠擁有兩個爸爸家族的基因。

Stuart的妹妹與先生以飼養水生為業,兩人不打算生養孩子,因此她自告奮勇幫哥哥懷孩子時,讓他們兩人非常感動和開心。Stuart說,由親人擔任代理孕母,為他們省去很多法律上的麻煩。對他妹妹來說,「這只是一個長達九個月的家庭計畫。」Stuart妹妹即使在懷孕中,也視自己為愷樂的姑姑。這位偉大的姑姑每年會探視愷樂一次,姑姪關係融洽。

◆父兼母職 不扮黑白臉

在普通家庭裡,不是爸爸扮黑臉,就是媽媽兇一點,總是有一個比較「權威」,但對陳子良和Stuart來說,他們都是「爸爸」,不但角色平等,管教孩子的態度也平等。

陳子良說,兩人相處十幾年,對彼此個性都很了解,偶爾也會有摩擦,「但是對於如何教育小孩,我們都有共識,就是『兩個人的態度要一致』。」如果兩個家長總有一個比較兇、另一個比較隨和,小孩會知道做錯事要往哪個人身後躲,因此陳子良兩人在管教上會事先溝通,即使有分歧也不在小孩子面對顯露出來。

Stuart是紐約市立大學李曼學院 (Lehman College)副教授,專攻學校輔導教育,對如何教育下一代很有信心,不過他還記得當年為了迎接小愷樂的到來,兩個人特別跑去「媽媽教室」上課,學習怎麼包尿布、給小Baby洗澡、餵食等。由於一直致力於教育,Stuart自認為做「新手爸爸」是駕輕就熟。雖然是「兩個爸爸」,Stuart擅於理財,特別是對愷樂的教育規畫,愷樂平時上才藝班或課外活動也多半由Stuart 接送;陳子良廚藝佳,就偏重在照顧愷樂的營養均衡,打理他的衣服等。陳子良強調,他們這一家的分工在於興趣專長,沒有性別的刻板印象。

◆異樣眼光 坦然以對

「愷樂剛出生時有8磅7盎斯,」Stuart說,愷樂一出生便是全家的珍寶,他的英文名字Kalani即是夏威夷語「從天上、從天堂來的」之意。

每個人的名字都是父母深思熟慮的結晶,陳愷樂的名字也不例外。Stuart說,選擇富有濃濃夏威夷風的名字,是有原因的。「夏威夷在美國的中間線上,是多元民族薈粹之地,取這個名字之意,是要讓他不要忘記自己的『混合文化』 (mixed culture)。」而愷樂則截取Kalani的發音,「『愷』意喻和諧,『樂』代表快樂,希望他能和諧快樂的長大,」陳子良說。

愷樂三歲時曾回到台灣住了半年,中、英文流利,「我們還記得他17 個月大時第一個會講的中文單字:『爸爸、狗狗、愷愷、派派』,全都是疊字。」也幾乎在同時愷樂開口說英語,但愷樂人生的前幾句英語相比之下實在有點與眾不同,第一次脫口說的英語有「All done 」、「more」、「no way」,Stuart笑說:「我們猜想,這些字組應該都是跟吃有關係吧!」

2013-04-30

【美國/愛滋防治】130430 中央社:美專家小組籲HIV篩檢例行化/美國之音: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建議進行廣泛HIV檢測

美專家小組籲HIV篩檢例行化
時間:2013/4/30   新聞引據: 中央社 

  美國預防醫學小組(USPSTF)29日呼籲,所有15至65歲的美國人,無論是否具高風險,都應接受愛滋病毒(HIV)篩檢。這項變革或許有助於減少和HIV篩檢有關的歧視。

  具影響力的美國預防醫學小組提出這項新指南,與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長期建議一致,亦即所有15至65歲的美國人,無論風險高低,都應接受篩檢。

  這個由政府資助、醫生和科學家組成的小組早在2005年就公布指南,建議高風險個人應接受HIV篩檢。

  專家表示,刊登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這項變革,可能會促使保險公司依據「可負擔健保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提供篩檢給付。根據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健保法,只要是預防醫學小組建議的預防篩檢,保險公司就必須給付。

  美國預防醫學小組同時建議,未滿15歲或65歲以上族群,若感染風險提高也應該接受篩檢;同時,所有孕婦都應該接受篩檢。

  美國預防醫學小組成員、史丹佛大學醫學系教授歐文斯(Douglas Owens)表示,在某年齡族群的所有成人接受篩檢,可能有助於減少任何與篩檢有關的歧視,並且能鼓勵民眾接受檢查。

  專家根據有關HIV篩檢與治療好處與風險的證據,提出這項建議。最近研究顯示,接受HIV治療,能降低將病毒傳染給未感染者的風險,比例達到96%。

新聞出處: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21030
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建議進行廣泛HIV檢測
美國之音 04.29.2013

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建議所有的美國成年人進行HIV的檢測,不管他們是否有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

這個政府資助由醫生和科學家組成的小組星期一公佈了這項建議,要求年齡在15歲到65歲的每個人都要進行HIV病毒的檢測。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公佈的新指導方針與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的類似建議一致。

此前,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建議,只有那些高危險的人群應進行HIV病毒的檢測。 HIV病毒能導致愛滋病。

這個工作組說,美國每年有5萬人感染HIV,但是其中近四分之一的人不知道他們感染了該病毒。

另外一項建議是,不足15歲的少年和超過65歲的成年人,如果他們是HIV病毒感染的高危險人群,也應當進行HIV的檢測。工作組還建議所有的孕婦都要進行HIV的檢測。

這些建議沒有規定人們應多麼經常進行HIV的例行檢測。

新聞出處: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us-hiv-testing-20130430/1651423.html

SongYY補充
eNCA新聞網站一篇標題為〈 HIV screening to quell stigma〉的報導(詳見延伸閱讀),內容提到了:CDC認為污名一直是阻止許多人尋求篩檢的絆礙,而建議某一特定年齡範圍的所有成人都接受篩檢,或許能幫助降低與篩檢相關的污名,進而鼓勵大家受篩。這樣的建議希望能讓HIV篩檢成為醫療服務中很普遍的項目,就像檢查膽固醇或血壓一樣平常。

誠如報導中所言,和HIV/愛滋相關的污名,是造成許多人不願/不敢篩檢、就醫或治療的原因(關於這點,可參見延伸閱讀中,拍得很好的一支新加坡宣導短片)。但是顯而易見的,去污名不可能只透過”建議全民均做篩檢”便可達成。對HIV/愛滋的大眾教育是否足夠?感染者的處境和權益是否獲得保障? 這些或許才是去污名的關鍵所在。篩檢作為防治的一環,有賴於全民對愛滋認識提升、篩檢時重視前後諮詢的教育機會,以及篩檢後續的感染者照護權益保障完善,這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共同發揮防治成效。


延伸閱讀

130430 eNCA網站:HIV screening to quell stigma
http://www.enca.com/world/hiv-screening-quell-stigma
爽歪歪網站關於愛滋篩檢新聞一覽
https://gplus.org.tw/action_2.asp?searchdata=TAG%3A%B7R%B4%FE%BFz%C0%CB&searchsubmit=%B7j%B4M
091130 重篩檢 輕衛教 不利愛滋防治:呼籲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檢討「全民篩檢政策」
http://www.hotline.org.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CHU1130&Rcg=4303
Be Positive 新加坡愛滋宣導短片 (請記得開啟中文字幕功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PPsS6Ik8dw

2013-04-28

130424 公視晚間新聞:同性婚姻法過關 引發正反陣營對立/東方日報:法國通過同性婚姻案爆衝突

同性婚姻法過關 引發正反陣營對立
2013-04-24  晚間新聞 記者 陳秋玫 報導

  法國下議院、國民議會,23號表決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案」,成為全球第14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而這個新法也允許、同性伴侶認養子女。不過,這項法案立刻引發支持跟反對人士的對立,近百位的反對群眾,跟鎮暴警察爆發嚴重衝突。

  在支持跟反對氣氛極度緊繃下,法國國民議會以331票贊成,225票反對,通過同性婚姻法案,這項法案不僅承認同性婚姻享有跟異性婚姻同等的法律保障,還允許同性伴侶領養小孩,這項法案表決前,引發法國保守派幾個月來持續大規模的抗議示威,表決前也傳出議長收到恐嚇信件,以及反對黨企圖杯葛議事。

==國會議長 巴托洛納==
 我可以把這些瘋狂的人移出議會嗎
 國會殿堂不容民主的敵人
 把這些瘋子帶走
 把這些民主敵人請出去

  場外的反對群眾,也在法案通過後,採取更激烈的抗議手段,大約一百名的年輕人,向鎮暴警察投擲瓶罐、石塊跟物品,警方則還以催淚瓦斯,衝突中有員警受傷。儘管法國是世俗國家,但天主教徒還是佔多數,同性婚姻議題造成社會嚴重撕裂。反對跟支持者輪番上街表態,不時出現暴力場面。人權團體表示,近來各地針對同性戀者的惡意攻擊,明顯增加。對立的情緒短時間恐怕不會消除。

==法國司法部長 托比拉==
 我們清楚所有紛擾
 從此將平息
 我們今天很激動
 我們將會欣然迎接
 第一個同性婚禮

==反同志婚領袖 巴若特==
 我們將上訴憲法法庭
 發動和平抗議
 我們不會回應任何挑釁
 儘管勝利的一方對我出言不遜

  這項法案現在只等法國總統歐蘭德簽署並刊登在法國公報後,就完成立法。史上第一個同性婚禮預定在六月舉行。這也是法國從1981年廢除死刑以來,另一項重大的社會改革。法國現在是全球第14個,以及歐洲第9個給予同性婚姻合法地位的國家。

新聞出處:http://web.pts.org.tw/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238696

法國通過同性婚姻案爆衝突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國際 2013年4月24日
 
法國國會週二通過備受爭議的同性婚姻合法化議案,令法國成為全球14個確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消息傳出後,大批反同性戀人士在首都巴黎上街示威,部分示威者控制不住情緒,與防暴警察爆發衝突。

大批示威群眾於週二深夜仍然聚集在巴黎一些著名博物館和紀念碑附近,高叫口號抗議。有示威者投擲玻璃瓶、鐵罐和鐵枝,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趕滋事分子。

同一時間,一批同性戀者和他們的支持者,包括已公開承認是同性戀者的巴黎市長德拉諾埃,則聚集在市內另一處地區,熱烈慶祝。

由社會黨控制的國民議會,週二在經過136小時56分鐘的馬拉松辯論後,以331票對225票和10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同性婚姻和收養法案。

該法案是總統奧朗德標志性改革項目,推出後曾引起街頭抗議及對同性戀的惡意攻擊。該法案也是繼法國在1981年廢除死刑之後最大的社會改革項目。 2項改革項目都曾造成社會意見分歧。

或6月辦同性婚禮
投票過程並非十分順利。 4名同性婚姻的反對者,進入國民議會會場的旁聽席,並試圖打出寫有要求將該問題交付全民公決的標語,激起了左翼政黨議員一陣噓聲。

反對派則上訴憲法委員會,法官將有一個月的時間來決定,是否要否定法案。如果憲法委員會不否定法案,總統就可以頒布這個法案。

女司法部長陶比拉對議員指出,第一宗同性婚禮最快可安排於今年6月舉行。

法國是目前人口最多、全國性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相比之下,美國祇有部分州份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

國民議會議長巴爾托洛告訴國會,很多法國人會為如此革命性的一刻感到驕傲,同時他也抨擊這些抗議者的行為如「民主的敵人」,並要求將他們驅逐出場。隨後,他意味深長地說,那些抗議者會因為感受到同性新婚夫婦的喜悅,而為之動容。

數月來,支持與反對同性婚姻法的兩大派別,不只在國會舉行激烈辯論,也在街頭進行針鋒相對示威遊行。支持同性婚姻的人認為同性婚姻是平等精神的體現;反對者則認為,同性婚姻會破壞社會組成的重要基石。

反對同性婚姻的團體計劃於5月5日和5月26日集會法案宣告生效時,再在巴黎發起抗議活動。

在法國之前,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化國家包括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加拿大、南非、挪威、瑞典、葡萄牙、冰島、阿根廷、烏拉圭、英國和紐西蘭。

民調顯示,55%至60%的法國人支持同性婚姻,但只有50%的人讚成同性伴侶領養子女。

新聞出處: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52245:&Itemid=197

2013-04-28

130425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法國憲委會還需對同性婚案裁決哪些重要議題

法國憲委會還需對同性婚案裁決哪些重要議題
2013年 4月 25日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文網 作者 珍妮特

法國同性戀者婚姻法案經過六個月的折騰,本週二通過後,右派人民運動聯盟(UMP)及民主獨立聯盟(UDI)的國會團體,立刻向憲法委員會提出上訴,讓憲法委員會的賢達耆宿們可說遇上了法國自1958年以來最難裁決的案子。

憲法委員會耆宿們將提煉審核這些議員的上訴書所提的各項反對辯證。要知道,此次憲委會耆宿們的審查結果將是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反對者的最後一線希望,他們希望藉著上訴來停止這項左派所謂的允許所有人結婚的“文明改革”。

由於這個法案正式通過實施後將開始產生的實際行動效應及結果,日後若想取消這項法案或使其倒退都將是難上加難。提出上訴的議員在上訴書中寫道,這也是這條法律進行投票表決所需要特別的條件何以未能達標的原因所在。

此外,上訴書中還抗議,奧朗德政府拒絕舉行公投。

按規定,法國憲法委員會的賢者耆宿們有三十天的時間提出他們的裁決。在目前政治氣氛僵持的情況下,他們是可以提早宣布裁決的。如果政府要求緊急裁決,那麼可以在七天后宣布判決結果。

以下為您介紹費加羅報記者所取得的這些右派國會議員向憲法委員會提出反對理由的重點,也就是憲法委員會此次必須審查的文稿。

首先是有關婚姻方面:

法蘭西共和國民事法婚姻條款規定,婚姻是一男與一女的結合。這點必須被共和國的法律承認,這是一個基本原則。
 
問題是,一男與一女構成結婚行為,這點是否載入整個憲法中。如果是,那麼國會議員就不能觸碰相關婚姻的法令。不過,這個中心問題很難辯論反駁。

最高法院於2011年1月在回答一個合憲的第一優先問題(QPC)時曾經作出裁決,給予同性伴侶婚姻的權利。委員會在裁決書中並解釋:不能由該委員會代替立法者對此相關的問題作出判斷。出於這個理由,憲法委員會主席讓路易•德伯雷今年一月在接受電視台Cannal+訪問時表示,排除了對同性婚姻法案審查的可能性。

第二個重點是關於孩子領養問題

人民運動的議員戈斯藍懷著希望說,這個領養主題在法律上存在許多模糊相似處,所以我們從中看到一個憲委會審查的真動機,至少做部分審查的動機。孩子領養主題成了這項法案引起反對者憤怒的重點。根據上訴文件指出,首先這項法案被抨擊罔顧撫養孩子的憲法價值,也就是憲法規定孩子由父親與母親負責培養及教育。因此這項同性婚姻法涉嫌蓄意預謀地剝奪一名孩子擁有一位父親或一位母親的權利,特別是在進行完全領養上來說,這項法令涉及抹滅孩子的血緣關係。上訴書接著提出的問題是,根據想領養孩子的一對夫婦來說,同性婚姻法破壞了被領養孩童之間的平等。例如,目前,在孩子出生證明上,沒有註明領養的裁決,因此沒有人能夠知道一名孩子是否屬領養孩。然而同性夫婦領養的孩子明顯地將沒有如此待遇。提出上訴的作者揭示問題說,這是逃避國際上的法律和公共秩序。總而言之,他們擔心,這項法律將那些在國外進行的借腹生子(GPA)或醫學人工生殖(PMA)合法化,甚至有鼓勵之嫌。法國律師德偉利預言,將來會出現許多這類領養問題的訴訟案。

第三個重點是關於孩子的親情及親子關係考量

這些反對同性戀婚姻法案的上訴議員在論文中還強調,性別來源是親子關係的一項主要原則,而本法違反了這項原則。

論文同時也強調說,該法導致在共和國法律裡所稱的孩子的“父親與母親”,產生驚人數量的法律用詞復發情況。

上訴書中還提到,新通過的這項婚姻法會導致被領養孩童若非被剝奪享有母親家族的親情,就是被剝奪享有父親家族的親情權利。這個上訴文最後終於強調出,在辯論中經常被指出這項法案的的一個不吻合、不協調之處,就是限制同性婚姻法的範圍,假裝忽視其結果。上訴議員們譴責同性戀婚姻法說,對於經由借腹生子(GPA)或醫學人工生殖(PMA)方式獲得的孩子們,條款內容對於他們父親的角色及親子關係上都欠缺考慮。

新聞出處:http://www.chinese.rfi.fr/%E6%B3%95%E5%9B%BD/20130425-%E6%B3%95%E5%9B%BD%E5%AE%AA%E5%A7%94%E4%BC%9A%E8%BF%98%E9%9C%80%E5%AF%B9%E5%90%8C%E6%80%A7%E5%A9%9A%E6%A1%88%E8%A3%81%E5%86%B3%E5%93%AA%E4%BA%9B%E9%87%8D%E8%A6%81%E8%AE%AE%E9%A2%98

2013-04-28

130424 台灣立報:同性婚成世界潮流 台灣待努力

同性婚成世界潮流 台灣待努力
2013-4-24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

今年4月至目前為止,已經有烏拉圭、紐西蘭、法國3國通過同性婚姻法案。同志諮詢熱線理事長彭治鏐表,雖然法國抗議同志婚者眾,但不同立場的對話,其實更能增進一般大眾對議題的理解。
 
各國陸續通過法案
同志婚姻合法化,是人權議題也是世界潮流,從今年4月開始,世界各洲陸續出現通過同志婚的國家。

烏拉圭國會眾議院於4月10日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成為繼阿根廷之後,第二個通過同志婚姻的南美洲國家。而紐西蘭國會也於4月17日投票通過同性婚姻合法的法案,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在歐洲部分,法國國民議會23日傍晚以331票對225票,表決通過同性婚姻和收養法案,成為世界第14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反對聲音 增討論空間
雖然法國同志婚姻通過,但在國會投票過程中,也有宗教團體動員遊行抗議。由於台灣部分保守宗教團體曾反對性平課綱中的同志相關內容,而台灣的同志婚姻相關法案也將於今年下半年送入立法院審議,預估也可能有各種抗議行動。

彭治鏐表示,其實不論在哪個國家,同志婚姻合法化一定都會出現支持與反對的聲音。當支持與討論的聲音衝撞時,不但能人民眾更了解該議題,更會有深度的討論出現。

彭治鏐舉例,以日前的反核議題而言,社會上也分為擁核與反核兩大陣營,當兩個陣營相互有討論時,反而出現了不少有關深度探討核能的文章,讓民眾更為了解核能後面的各種優缺點,進而做出判斷。
 
相關教育需加強
不過,彭治鏐也指出,在同志婚姻議題上,一般民眾的了解其實很少。以教育體制而言,到了2004年才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將性別平等精神帶入校園。

而在知識教育的部分,由於宗教團體反對性平課綱,導致課綱的實施停滯不前,校園中相當缺乏與同志有關的資訊。彭治鏐表示,這也意味著透過學校教育系統了解同志的歷史不但相當短,教育內容也相當稀缺;在成人教育部份,也幾乎沒有見到長青學苑、社區大學等機構開設有關性別教育相關課程。未來民眾如果要討論有關同志婚姻合法化議題,在知識背景的部分很可能會相當缺乏。
 
半數民眾支持合法化

彭治鏐分析,2008年時,雖然同志團體舉辦大遊行,但也有保守宗教團體舉辦反同志大遊行,而近年來台灣保守宗教團體也與香港的宗教團體結合反對同志。但事實上,在台灣根據2012年TVBS的民調顯示,49%的受訪民眾贊成支持同志婚姻合法化,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的民調有55%贊成,旺旺中時的民調結果則是56%的人贊成。同志婚姻不但是人權議題,也是世界潮流。

 
新聞出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8820

2013-04-28

130425 美國之音:羅德島成為美國第10個允許同性婚姻的州

羅德島成為美國第10個允許同性婚姻的州
美國之音 25.04.2013

羅德島決定成為美國最新一個允許同性伴侶結婚的州。
 
星期三,羅德島州參議院通過了一個允許同性婚姻的法案。該法案今年1月份在該州眾議院獲得通過,現在該法案被送回州眾議院,州眾議院將在下星期對其進行一個基本上是程序性的投票。
 
羅德島州長支持同性婚姻,他說,他將簽署該法案。該法案將從8月1號起開始生效。
 
美國首都華盛頓和其他9個州允許同性結婚。
 
允許同性結婚的法案在羅德島州議會已經討論了將近20年了。而這個擁有很多羅馬天主教徒居民的州一直堅持到現在才通過該法案。

新聞出處:http://www.voacantonese.com/content/us-gay-marriage/1648502.html
 

美國第10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州:羅德島
全球同志新聞微博 2013年4月25日

美國羅德島州的參議院4月24日投票26-12通過同性婚姻法案,眾議院今年1月已通過(51-19)。法案文本在參院被略微修改,新版需眾議院再投票,可能下周通過,支持法案的州長預料將簽署。新英格蘭地區的羅德島是美國最小的州,已承認同性民事伴侶。

新聞出處:http://tw.weibo.com/sogaynews/357089853760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