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2

關於愛滋的8個事實

1201世界愛滋日

關於愛滋的8個事實

1、從首位愛滋病例發現至今,已經滿40年了!

從起初不知道致病原為何的恐慌,以及無藥可救的絕望,40年來全球對於對於如何預防愛滋傳染、
如何治療愛滋都有相當巨大的進展。如今愛滋感染者已經可以維持健康、長期存活,
然而在生活中仍然需要和社會汙名以及不公義的法律對抗。

1981 全世界首位愛滋病例被發現

1995 雞尾酒療法問世

1997 台灣提供雞尾酒療法

2015 台灣解除外籍感染者需遣返出境之規範

2021 台灣修改危險性行為標準

 

2、目前的愛滋藥物可以長期控制病毒量,保護感染者也保護他人。

愛滋感染者若能及早接受藥物治療,健康程度和存活壽命都和非感染者差不多;
而且只要將病毒量長期控制在測不到的程度,便不會透過性行為將病毒傳染給別人(所謂的「U=U」)。

 

3、跟愛滋感染者共同相處,共同生活,並不會傳染愛滋。

過去人們對愛滋感染者有所畏懼,擔心相處過程中會被傳染愛滋。

但如今我們已經知道,愛滋病毒只會透過不安全性行為、血液交換、母子垂直傳染;

至於跟感染者共食、共浴、共枕、肢體接觸,都完全不用擔心會傳染愛滋喲。

 

4、除了保險套和潤滑液,還可以透過事前/事後預防性藥物來預防傳染愛滋

很多人(包括感染者自己)都會擔心性行為傳染愛滋病的風險,

不過只要正確使用保險套和潤滑液,便可以避免愛滋的傳染。

此外也有做愛前吃的事前預防藥(PrEP)和做愛後吃的事後預防藥(PEP),

都是有效的保護措施,讓感染者和非感染者都可以開心做愛!

 

5、愛滋感染者時常面臨醫療人員拒診,以及安養機構拒收的困境
 
即使在治療及預防層面有重大進展,愛滋感染者仍然面臨許多問題,
例如即使足夠的防護措施可以預防血液/體液傳染疾病,許多感染者仍然曾經遭遇被醫療人員拒診的經驗。  
此外,醫藥技術的進步讓愛滋感染者有機會進入老化階段,不過目前許多安養機構仍然拒收愛滋感染者,
使得感染者的晚年生活遭遇困難。感染者的就醫和長照需求都需要更多關注!

 

6、愛滋感染者可能因為做愛而觸犯法律

愛滋在所有血液/體液傳染病當中傳染力不是最高,傷害程度也不是最強;
但卻是唯一針對感染者發生性行為訂定特別法加以處罰的疾病。
這條法規在實務上對於預防感染沒有幫助,研究也證明這樣的罰則不利於防疫。

愛滋感染者可能因為與他人發生性行為而觸犯特別法,且「未遂犯亦罰之」。
2021年7月,台灣衛福部已經公告修訂「危險性行為之範圍標準」,納入「病毒量測不到便不會傳染(U=U)」的概念;
然而「未遂犯亦罰之」的條文仍在,即便沒有傳染,感染者仍有可能被判刑,對感染者相當不公平。
此法條在實務上對預防感染沒有幫助,研究也證明這樣的罰則不利於防疫。

 

7、世界愛滋日是什麼?
 
此構想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提出,自1988年開始,將每年的12月1日訂為世界愛滋日,
期盼能提升大眾對於愛滋議題的重視,對於感染者表達支持,並且哀悼因愛滋而過世的人。

 

8、2021年世界愛滋日主題—「終結不平等,終結愛滋病,終結大流行」
 
愛滋走過40年,愛滋感染者仍然面臨「健康不平等」的處境,包括醫療權和安養權的損害,
以及「蓄意傳染罪」導致的不平等待遇。
這些困境無法單靠醫藥技術解決,消弭社會汙名以及制定與時俱進的法律才是關鍵。

 

2021-12-01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_老師請回答,達努巴克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  

 

「如果不是永鋕,我可能晚10年才投入吧。

性平法的推動,有個很重要的轉換,實質平等的概念是從男、女兩性觀點進到性別特質、性傾向、性別認同等性別多元。

如果能更早實施,孩子愈早知道、理解多元性別,平等可能性就會更高。」

Danubak Matalaq(瑪達拉‧達努巴克)/ 鏡週刊 2019年7月30日

 

|三八G的尬聊時光_ 老師請回答,達努巴克|

Q:你覺得在校園裡推動性平教育的重要性是?

性平教育的核心是維護人格尊嚴,

雖然這是很抽象的名詞,

但每個人的存在都是需要被看到的。

 

社會是以異性戀、順性別的預設在運作,

所以性別少數的學生受教權就不會被看到、被照顧到。

 

在沒有性別平等教育前,

沒人去提醒被看見的重要性。

性平教育的推展可以讓學校重視並維護這群人的權益,

並從語言、文化及歷史等不同的角度來看見多元性別。

 

Q:2019年同婚專法通過後,你覺得在學校裡對於同志議題的開放性有增加嗎?

學生有機會從課堂上知道同性婚姻的合法性,

對同志學生而言則會帶來希望感,

也可以瞭解到未來婚姻能從法律層面上受到保障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學校的教師間,也會因為同志婚姻合法化後,有了開啟對話的機會。

以我自己為例,因為與先生登記結婚申請相關福利補助後,

也將同性婚姻的話題帶到學校的行政作業流程中,

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互相對話的機會。

Q:你曾經參加過哪些熱線南部辦公室(簡稱南辦)舉辦的活動?

我曾經與家庭小組在高雄、台東、台南等地合作舉辦過親子座談會~~

過程中,與參與的父母一起聊聊同志子女出櫃的議題。

 

我非常支持熱線的活動,

只要有時間都會過去參加~包括講座、讀書會等等。

 

Q:如果讓你推薦熱線南部辦公室的服務給同志社群你會怎麼說?

如果你需要一個與社群接觸及自由談話的機會,

我會很推薦青少年朋友參與小客廳系列活動👍

 

當然,親子講座也是南辦口碑,

可以提供給同志子女與父母的好資源👍

 

除了上面兩項之外,

我非常推薦教育小組的同志教育入班宣講,

推薦給南部會需要性別友善課程的老師👍

 

其實南辦一直很傾聽社群的需求,

也會努力提供相對應的資源協助,

歡迎有性別議題需求的朋友都可以聯繫南辦。

#1211 強勢登場!

熱線南部辦公室募款感恩會【為你的不平凡驕傲】

實體售票:可至熱線南部辦公室購買。

(販售至12月10日(五)截止,請提早購買以便劃位,歡迎使用五倍券購票)

​宣傳影片:https://bit.ly/跨女集結穩賺不賠

 

———–以下是私密話題———–

Q:你的第一次?(可以是情感啟蒙或是任何害羞的第一次…)
國小六年級要升國中的時候,

同學間很愛在打鬧時亂配對,

當時的自己雖然已經開始想談戀愛,

但也發現自己說不出喜歡哪個女生。

 

一直到國中的暑期輔導,

在先修班時遇到一位笑起來很靦腆的男生,

而他的出現就像是一種開關的開啟,

當時只要他一靠近我就會莫名緊張,

但自己卻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直到輔導即將結束前,

我們將面臨短暫的分開數週,

而自己心裡卻為了這個分隔擔心許久,

也是因為這樣,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可能喜歡對方~~

Q:與先生是怎麼認識的?

我們是大學同班同學,

理所當然在新生訓練就認識彼此。

 

在進大學的時候,

自己曾經掙扎是否要正視會被同性吸引的這件事,

或是,趁著大學時期嘗試與異性交往看看,

不過這些想法都在遇到我現在的先生時被拋到腦後,

我們先從同班同學的關係進展到互動親密的好友,

自己也在一次暗示要到對方家裡過夜後確定了我們的關係,

大二的時候順勢在校外租房子同居了,

一路就到現在摟。

 

Q:決定要結婚的契機是?

我們曾經經歷過一次身體健檢的誤診事件,

2021-11-17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_實在泰舒服啦? 學儒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  

如果給你一個生活在泰國的機會,你會想把握嗎?

那如果是被泰國學生圍繞又會是什麼感覺(= ̄ω ̄=)

今天我們請學儒來聊聊那一段泰舒服的時光

|三八G的尬聊時光_實在泰舒服啦? 學儒|

Q:怎麼會有機會到泰國教書?

僑務委員會有一種專長替代役,可以讓有相關專長的役男,

前往泰北華僑居住村落的中文學校教華語。

當時想著自己剛好有國文科教師證,

而且可以讓政府幫我出錢出國一年,

怎麼想都不能放過這個機會啊!

於是從2015年10月到2016年9月,整整一年的時間,

就待在泰北的小村莊裡當華語老師。

Q:在泰國期間有遇到哪些文化衝擊嗎?

可能是自己主要生活在華僑村落,文化衝擊的感覺並不強烈,

硬要說的話,「表面上的」尊師重道還滿明顯的,

有些學生禮貌到來辦公室找我時,會蹲著跟我說話,

因為他們不能比坐在椅子上的我還高,我還必須大喊「快快請起!」

另一個可能就是對皇室的尊敬吧。

記得我在某個高中班級談多元性別時,

剛好查資料時發現過去某位和皇室有關係的人,據傳有同志傾向。

當我邊講邊秀出簡報時,很明顯感受到學生們的不自在,

因為其實平民是不能隨意談論皇室的,我猜他們可能擔心被迫成為「共犯」。

Q:在泰國教書的時候,泰國男學生真的如電影裡一般可口嗎?

能在電影裡出現的當然是少數的帥哥啊~

其實可口程度大概也就是常態分配啦。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

在台灣我比較受原住民的外貌吸引,到了泰國還是這樣!

泰北有個少數民族「阿卡族」,

班上有位阿卡族血統的男生就真的很帥,

但因為課業比較混,身為整天要求他們課業的老師,

還是慢慢降低那種吸引力了(哪種?)。

Q:就你觀察,泰國校園裡性別友善的程度?

其實真的⋯⋯有待加強。

雖然泰國的性產業和同志影視作品非常興盛,

但還是有許多人對同志有偏見。

有位學生的作文上就明白地寫著

「同性戀劇增,同性戀導致的後果,

便使得部分男人漸漸朝著女性化發展,

日積月累,『人妖』這種特殊產物便滋生起來。」

那時我同梯和我分享這個,才邀請我去幫他們班上了一堂性平課。

當然相對的也有很友善的學生,

有個學生在我向他們班出櫃之後,

直接跑來跟我說自己就是一名大腐女

(我想說你居然講得出「腐女」這詞可見真的非常專業);

也有一位中文非常好的學生(後來來台灣讀大學),

也很自豪地說自己就是泛性戀,

其他人不要隨意定義他。

所以,性別友善程度還是有落差啦,不過也不至於到悲觀。

Q:你曾經參加過哪些熱線南部辦公室舉辦的活動?

2014年時,我是南辦的8期義工,曾經參與一連串的志工訓練,

後來也協助一次在駁二的晚會進行。

其實在這之前,我從來不曾認真參與過同志相關活動,

大學時代的陸仁賈也只是偶爾去沾個醬油,

因此南辦可說是幫助我踏入同志運動,很重要的一次經驗。

Q:如果讓你推薦熱線南部辦公室的服務給同志社群你會怎麼說?

南辦其實一直都很努力在南部(甚至東部)扎根服務,

過去曾參與的入班演講、晚會籌備,

也都看得出來不管是主任或志工,都很有想法與行動力。

有這樣特質的行動者,我相信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服務,都會有很好的品質。

南辦為同志社群做的這十多年努力有目共睹,

身為同志的我們,當然也可能成為南辦的支柱,

彼此相輔相成,讓服務擴及到更多還沒機會接觸的群眾~

#1211 強勢登場!

熱線南部辦公室募款感恩會【為你的不平凡驕傲】

網路售票:KKTIX➡https://hotlineparty.kktix.cc/events/20211211kh

(販售至12月1日(三)截止)

實體售票:可至熱線南部辦公室購買。

(販售至12月10日(五)截止,請提早購買以便劃位,歡迎使用振興券購票)

​宣傳影片:https://bit.ly/跨女集結穩賺不賠

———–以下是私密話題———–

Q:你的第一次?(可以是情感啟蒙或是任何害羞的第一次…)

國二升國三時,一個放暑假的國中生青春的騎著腳踏車⋯⋯去見網友,

然後就和一名大學生發生了第一次。

完全沒有安全性行為觀念的我,

就這樣無套進入了那名大學生

(他很溫柔的說如果我會痛,他就不強求當1了這樣)。

結束的當下只是覺得有點空虛,

「就這樣?」但並不覺得自己很髒,

或什麼「神聖的第一次居然就沒了」這種感覺。

Q:你曾經去過哪些發展場?你的感想是?

台北、台南、高雄的三溫暖都有去過,

青春年少時總覺得當然要見見世面,

加上性慾高漲時,抵抗力實在不佳,

所以大學、研究所時期時常造訪。

感想喔,覺得暗房和蒸氣室真的很有趣吧!

很喜歡那種看不見彼此,只能憑著觸覺感受一切的未知刺激。

難道不怕很危險嗎?

只能說既然是自己要來玩,那風險當然就要擔啊,不然乾脆就別來了。

另外就是泰國的Gay Massage了~~

清邁和曼谷的都去過,遇過的經驗有好有壞,

居然有那種進去前談好一小時多少錢、

出來後明明未滿一小時卻還要再加收的刻薄媽媽桑,

2021-11-03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_花東的彩虹小園丁,小魚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 

 

一點點紅、橙,再加一點點黃、綠、藍,

最後加入一點紫色,

在花東的彩虹花園正透過許多人的努力慢慢茁壯中~~

 

|三八G的尬聊時光_花東的彩虹小園丁,小魚|

Q:怎麼會想協助熱線在花東舉辦一系列性別友善的活動?

原本來花蓮念書的時候,就在工作人員的牽線下,集結一群在花蓮生活的義工們,一開始嘗試辦了一場活動,但所有人都覺得沒辦好而大受打擊,所以停擺了半年多,直到106年的六月,我因為要去兼職實習而被學校老師特別提醒,在花蓮校園,同志是很敏感的議題,能不談就不要談,因此決定重新運作,召集還有興趣的義工共同討論,檢討上次失敗的原因,先推出三場嘗試性的活動,意外獲得好評,就決定要持續性的舉辦活動啦。

 

Q:目前的活動規劃有哪些方向?

花蓮小團隊目前的定位是「社群支持」,因此活動主題都是由義工們從自身的經驗出發,提出在地同志有興趣,或是有這個需求的主題,大家再一起合作完成。花蓮小團隊在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六都會固定舉辦活動,去年在參與朋友的協助下,有了不定期的桌遊團,而今年度嘗試舉辦新的主題「手作小組」,一方面是有手作達人的加入,另一方面也是想讓談性別這件事,可以再更生活化一些。

 

Q:花東的性別資源有明顯的城鄉差距嗎?

花蓮是個地形狹長的縣,而且地形從中央山脈跨越花東縱谷,再翻過海岸山脈直達太平洋,交通的便利性就會是舉辦活動的一大考量,曾經有朋友為了參加活動,提前一天從豐濱過來市區,因為義工們都集中在北邊的花蓮市,因此活動也主要辦在市區,每年至少會有一場活動跨出花蓮市,我們已經到過鳳林、光復,目前最遠來到玉里。也因此各種資源容易集中在交通方便的大城鎮,再加上這邊的人際關係緊密,雖然地域廣大,但八卦流傳的速度頗快,不管是議題的露出或是同志的現身,出櫃的壓力始終是大的。

Q:這幾年的經營你有發現什麼改變嗎?

早些年舉辦活動的時候,會有朋友從台東或宜蘭過來參加,這一兩年則沒有這個狀況,樂觀來看,這會是在地的資源已經形成(台東同僚或是宜蘭的宜塊),可以不用大老遠地參加活動,或者是社會逐漸多元包容,讓在地人不再害怕出櫃而可以在家鄉參與活動。另外一個有趣的觀察是,花蓮雖然號稱是幸福縣市,但在這邊要生活其實不容易,消費水準等同台北,但薪資水準遠遠落後台北,因此在地的朋友不是不想關注同志議題,而是生存壓力讓許多朋友需要花費大多數的時間在工作上,或是必須往西半部移動,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因此參與聚會的朋友往往是一年換一批,隔了一段時間,一些老朋友就會因工作轉換而再度現身。

 

Q:因為疫情的緣故,社群間減少許多碰面互動的機會,後續你有觀察到什麼影響嗎?

疫情關係,限制了直接服務的機會,反而開啟了線上對談的可能性,我想是因為設備、通訊軟體,或是大家的習慣已經養成了,或許會是個機會慢慢地長出了新的服務模式,例如七月的線上活動,就有來自台南的朋友參加,或是前一陣子有越南的朋友在粉專留言,我們也開啟了第一次的線上跨國會談。

 

———–以下是私密話題———–

Q:你的第一次?(可以是情感啟蒙或是任何害羞的第一次…)

第一次談戀愛是在大四的時候,也是因為他,才有了第一次的性經驗,然後,只知道保險套卻不懂得潤滑的狀況下,Top也是很痛的呀XD

Q:你曾經使用過交友軟體嗎?你的經驗是?

斷斷續續的在使用吧,但因為不習慣和陌生人聊天,所以往往是裝沒多久就因為太少用而刪掉了。

 

Q:你曾經去過哪些發展場?你的感想是?

這個完全就是零經驗呀~

 

Q:你最獵奇的一次經驗是?

半夜趁室友都在睡覺的時候,在宿舍的床上進行10,摀著嘴巴、慢動作加上不能被發現的緊張感,身體和腦袋都很刺激。

 

Q:近期的性幻想畫面?

疫情期間,爬山的人可能就變少了吧,當整座山都是你獨享的空間時,就會想像如果有伴的話,可以來嘗試不一樣的環境體驗啦。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花蓮小團隊粉專連結👇

https://bit.ly/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花蓮小團隊

2021-10-20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_童軍團裡的性別運動,穆德

(圖說:台北市童軍會於東門國小舉辦年度空中大會,穆德時任台北市童軍會青年代表,向童軍介紹羅浮童軍興趣小組。)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  

 

打繩結、搭帳篷~~

今天我們不聊BDSM而是童軍呦 (>////<) 

 

|三八G的尬聊時光_童軍團裡的性別運動,穆德|

 

這是個很妙的起源,

國小的時候在同學家裡聽到隔壁國中的童軍活動,

當時對於社團活動開始產生興趣的自己,

再加上童軍的制服以及三大制度(徽章制度、榮譽制度以及小隊制度)很吸引我,

默默決定升上國中後也要參加童軍活動。

 

Q:會持續參與童軍活動的原因,以及對你的影響是?

整個童軍學習歷程其實是在體現個人的追求,

並透過不同的訓練達成自我實踐的目的。

雖然核心是這樣,

但童軍的生活也是一個非常政治及人際色彩很重的地方,

在推動性別平等週時自己更是特別有深刻的感受。

 

雖然隨著年紀增長,當然也會發現理想跟現實的落差,

但過程中所學習到的如:

小童軍所培養的服從與團隊合作的練習、

大學時強調個人的探索與選擇,從Y字杖所體現出人生選擇的重要性。

這些訓練也都在不同階段裡考驗著我的人生。

 

Q:在童軍團名裡刻意放上同志友善元素的目的是?

2013年參加世界羅浮大會,

當時我有發現個提倡 “Open for All” 的特別空間 Rainbow coffee,

這讓我了解原來在童軍活動裡也可以討論性別平等的議題。

 

2013返國後即與夥伴成立羅浮童軍人權興趣小組,

開始在童軍系統裡推動LGBT平權的議題,

當時洽好碰到愛家團體活躍運作期間,

反對的動力在童軍系統裡也很明顯,

還好背後默默有許多支持的人。

 

2020年也與夥伴成立台北市第410團,

期望這是一頂能給予所有人遮風避雨並提供支持力量的帳篷。

 

Q:過程中有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臺北彩虹童軍410團的成立是期盼讓所有的童軍伙伴

都可以了解及尊重多元性別對於童軍的意義,

並讓老、中、青的童軍夥伴,不論是異性戀或者性少數,

都可以有一個安全並且自在發言的空間。

 

過程中也曾經面臨了很多在性別議題的推展以及曝光度上的阻撓,

比如:2018年舉辦全國大露營時,

當時預計將 Rainbow coffee的概念移植進台灣的活動,

現場預計有靜態展示如:各國團隊在性別平權的成果、晚上則有軟性活動,

但就在佈置完成的當晚,

主辦單位未經溝通派人直接在活動現場

強制要求 #撤下 並 #沒收 彩虹旗及相關的文宣,

事後也將活動照片上的彩虹旗強行P除…..

事件發生經過詳見👇

https://bit.ly/第11次全國大露營之消失的彩虹

(圖說:中華民國童軍第11次全國大露營於成功嶺舉辦,服務員俱樂部雖然遭受到壓迫,但全體服務員還是秉持童軍精神完成此次大露營所賦予的任務。)

2018年同志大遊行,

當時我們設計了布章希望能宣傳性別平等的理念,

隨後也被警告可能有侵權疑慮不能使用童軍相關元素,

當下我們也與相關單位提出申請希望能後補程序以及繳付版權費用,

但過程中一直遇到有關單位的冷處理,

導致布章販售一直延宕,

終於在2021我們已經處理了版權疑慮,

今年終於可以公開上架販售我們設計的布章,

商品連結👉  https://reurl.cc/EZo9jn

就算中華民國童軍總會於今年成立第一屆性別平等委員會,

但中央和地方的不同調,

也就是中央有設立性別平等委員會,

但地方的縣市大露營卻不允許模組使用性別平等為名,

這也間接導致性別平等理念在推展上的阻礙。

 

這幾年我一直相信反對的聲音是因為誤解與恐懼才會產生拒絕,

性別平等議題當然也不會是麻煩製造者,

接下來,我和夥伴們也會持續關注及努力,

期待不久的將來可以在童軍活動的現場看到彩虹旗幟飄揚。

(圖說:2014全國羅浮大會於陽明山童軍營地,羅浮活動首次出現Rainbow Cafe。)

(圖說:2014全國羅浮大會於陽明山童軍營地舉辦,當時多元性別的概念已經廣為羅浮夥伴接受。*僅止於羅浮)

 …

2021-10-06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_今天你課金了嗎?小R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

關於手遊問題,我一律建議課金~

|三八G的尬聊時光_今天你課金了嗎?小R|

Q:電玩產業的產品經理主要的工作內容是?

根據遊戲產品本身的生命週期,規劃對應的營運排期,

並決定行銷推廣的預算總額。

簡單來說,就是為不同的產品估算大概的營收,

然後決定要怎麼宣傳,或是乾脆不宣傳。

 

Q:電玩產業最需要的工作技能是?

愛遊戲的心。

所有產業需要的軟硬實力都可以後天培養,但不愛遊戲沒辦法做久,

在無法深刻同理目標客群的情況下,對於營運規劃與行銷操作也不會有共鳴。

 

Q:相較於台灣跟中國,電玩產業的發展有什麼不同嗎?

現在的台灣遊戲業……除了獨立工作室之外,

上自開發下至代理,幾乎都是左邊的形狀了(笑)。

 

左邊內需市場畢竟比台灣大上太多,

有錢的企業除了直接跨國花式買下工作室之外,自身開發動能也很強;

而台灣的話,唯一優勢大概只剩下「政府不會阻擋遊戲產品發行」這點了,

但資金缺乏、開發動能也弱。

近年的技術人才都去博弈了吧。

Q:你覺得提升課金(讓玩家掏錢出來購買裝備)的秘訣是?

引發玩家的迫切感。

最理想的狀況是角色的皮好看而且又很強,而玩家花錢、獲得角色/裝備之後,

可有感減輕推進劇情或是PVP的壓力,但通常不會有這麼完美的情況。

身為對營收負責的人,就需要搞一些「限時」、「特惠」或「綁售」等手段,

這就是所謂的製造迫切感。

 

Q:給新人的一個建議?

如果是剛畢業的前幾份工作,建議在每份工作的轉換之間累積「帶得走的knowhow」,

例如觀察某位行事俐落的前輩如何建立自己的工作流、區分工作的優先順位等等;

如果是轉職而進入遊戲業的人,相信在原本的職涯上已經累積了些許經驗,

而現在的遊戲業側重mobile,建議多了解APP相關的發展趨勢,

例如GooglePlay和Apple App Store的平台政策、各種形式的線上廣告監控方式等等。

 

———–以下是私密話題———–

Q:你的第一次?(可以是情感啟蒙或是任何害羞的第一次…)

感情的第一次~
我當年是用拓網自以為地交了第一個男友。

他跟我說他是軍人,我們透過相互留言、傳簡訊互動,完全沒談到性XDDD”
我連皮包弄丟都會傳簡訊跟他同步跟抱怨……但我們到現在都沒見過面,對2021的男同志圈來說應該算奇談了。

 

性的第一次~
第一次的感覺非常奇妙,可能當時還是有點恐同,

所以過程中雖然爽,也一直覺得自己在做壞事。沒有辦法好好爽……

啊**但男生要爽很容易啦,射就是了。

Q:你曾經去過哪些發展場?你的感想是?

我沒去過發展場,只去過泰國幾家很over的bar,

不得不說泰國真的做得很到位,感覺得出來市場相當成熟,

因為店家的秀很明顯區分了TA,喜熊就是該去XXX、喜花美男就去YYY這樣。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某一個主打肌壯猛男的bar,

我不知道會有live sex秀,兩個表演者直接在距離我不到10公分的地方10,真的很酷!

但表演者都沒露臉,搞得很像在看twitter的OF現場秀……說到這邊就想念泰國了QQ

 

Q:你最獵奇的一次經驗是?

算不上獵奇,就是有點刺激而已。

有次跟男友去民宿玩,民宿裡的游泳池沒有人,游沒多久就在池裡……>////<

 

Q:近期的性幻想畫面?

從春夢來的,對象是某個最近很喜歡的GV男優。

磨蹭一陣子,把彼此弄得很硬之後,

我原本想幹他,結果被他幹。

細節忘得差不多了,醒來之後自己還是很硬,所以印象很深。

 

Q:想像中最浪漫的約會情境?

我不是個愛好浪漫的人,所以只要一起吃頓好吃的牛排,

從餐廳出來後,再花上一個小時漫無目的地散步,

相互交換日常細瑣,就已經十足浪漫了。

2021-10-06

【側記:男同志的身體故事-爽歪歪系列講座】

文:索索(熱線愛滋小組義工)

時間:2021/10/2(六)
分享:汪汪、戴丹尼、阿sir
主持人:實習仙女俏奶媽

對於身材的執著及高標準一直是男同志社群的特殊現象,也是許多男同志的焦慮來源。2020年熱線愛滋小組的網路調查,在385位男同志中,超過九成的受訪者有程度不等的身材焦慮,對自己的身材平均只給5.2分(滿分10分);熱線經營的爽歪歪YouTube頻道也推出了「Over My Gay Body~男同志身體意象訪談」影片,邀請不同身體樣貌的男同志談論這個議題。愛滋小組在10/2「男同志的身體故事」講座延伸此概念,邀請三位男同志來分享各自的身體故事。

三位分享者的身體樣貌及生命經驗皆有獨特性。汪汪一向自認肉胖身型不受喜愛,不過也曾被嫌棄為不夠胖又不夠瘦的「四不像」,一度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較年長的阿sir年輕時花了較多時間在自我認同,直到後來有機會認識其他同志,加上「熊」的概念在台灣開始普遍後才知道自己是猴喜熊;但卻又苦惱於在男同志熊圈的「熊喜熊」趨勢下,自己機會不多。丹尼身為空中特技舞者,了解自己的身型可以帶來一些社會紅利,但同時也常被誤認是高冷的人,或擔心別人只看到身材,忽略自己的表演藝術性及其他特質。

三人都曾為了身體議題做過不少努力。汪汪曾多方嘗試卻無法有效減肥,也考慮過往熊的方向發展,但後來發現熊的定義因人而異,始終無法找到一個方向能夠完全符合每個人期待的熊樣。阿sir同樣曾研究是否可能改變身型成熊,但有經驗的朋友告訴他,必須24小時都要維持飽足感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光聽就覺得有點嚇人);雖然研究後放棄變成熊,但天生吃不胖的他,一吃得少就焦慮,心情總是跟著體重升降而起伏。丹尼從高中起就著迷於Tom of Finland畫中的男體樣貌,後來開始上健身房並維持精實身形至今;不過過程中需要極嚴格地控管飲食(會帶小秤出門量食物!),訓練完深夜回家時也常感到焦慮甚至憂鬱。

汪汪至今依然不那麼喜歡自己的身材,但也開始接受自己的不喜歡。儘管無法持續運動,但也會思考如果真的減肥或變壯了,別人喜歡的是真正的自己,還是這個身材?即使現在不是自己最喜歡的身形,但自己還有其他特質可以獲得他人喜愛。阿sir同樣學著放過自己,現在已不太在意身材,運動也以健康為主,加上現在有交往對象,知道有人愛自己有助於提升自信心。丹尼經歷過自我高要求帶來的掙扎,今年的COVID-19疫情反而讓他找到一種平衡,不再因為沒上健身房而強烈焦慮,未來期望能在健美和空中特技之間找到平衡,並且期望別人看到自己的不同面相。

面對觀眾的提問,三位分享者也提供了不少建議或想法。首先我們可以用正面表述取代負面表述,例如稱讚自己偏好的身材,而非貶低自己不喜歡的身材。另外不妨多花時間與自己相處與對話,每天說服自己性感總有一天會真的相信自己性感。尋求外界支持也相當重要,務必找到相互支持的同溫層。最後可以花點時間找出自我厭惡的真正原因,嚴重者請尋求醫療或心理專業協助。會不會被愛和身材沒有絕對關係,就像汪汪說的,還是會有其他特質可以獲得他人喜愛的。

作為這場講座的負責人之一,我在籌備過程中曾因講座方向不確定等因素多次感到焦慮及疲倦;但主持人和三位分享者的好表現及真誠分享令人既放心又感謝,打破了線上講座的距離感。看到聊天室裡觀眾們的熱烈回饋覺得好感動,有點想起當初製作影片的初衷。我們知道不可能單靠一支影片或一場講座,就消弭所有的刻板印象及集體焦慮;但如果能夠稍微打破一點主流和非主流的界限,讓一些焦慮獲得同理,讓多元身體的概念更被人看見,那就是最棒的收穫了。

 …

2021-09-22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_疫情下的留學生活,品品

#給你第一手的男同志生活情報  

 

2020在肺炎的侵襲下,

幾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偏離了日常習慣的生活模式,

那正在國外留學的學生又會面臨哪些挑戰呢?

 

|三八G的尬聊時光_疫情下的留學生活,品品|

Q:目前在國外主修科目是?

我目前在法國圖魯茲就讀生態學博士班,

主題為用電腦模擬森林動態並探討颱風之類的擾動事件如何影響森林。

 

Q:剛過去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寂寞嗎?會怎麼排遣時間?

剛出國的期間其實都有一段「蜜月期」

對於各種新認識的人和新接觸的事物、景色感到新奇,

並且忙著辦各種行政手續,沒什麼時間感到寂寞XD 

 

到了後期學業逐漸繁忙時(特別是疫情在家工作期間),

若是遇到的大小困難一時找不到別人即時交談抒發,就比較會感到寂寞:

跟同樣在實驗室的同學互動是能夠部分消解煩悶,

但是因為自己個性較含蓄慢熟,

在國外不容易能夠跟朋友深交到能夠「一興起就不假思索地找對方聊」的境界,

所以還是會有不易填補的空缺。

 

排遣時間方面,其實我自己原本沒有很常出門玩耍,

主要都是自己在家靜態的活動,像是看書聽音樂看影劇之類,

但來這裡之後反而較常跟朋友去(同志或非同志的)酒吧聊天~~

在法國,喝酒聊天絕對是最主要的人際社交形式,

不論是出外或是在家聚會、朋友或甚至同事之間都一樣。

而且我剛好來到當地沒多久之後就加入了一個同志郊外踏青社團,

所以週末有機會定期離開城市去欣賞、享受不同的鄉村風光,

也認識了不少年紀較長的法國男女同志朋友,

因為不論是生長的文化和時代背景都不同,

交流起來也能獲得很不同的獨特視野。

Q:在疫情期間,有什麼是讓外國留學生難適應的事情嗎?

去年疫情剛開始時,

由於我較早就開始有心理準備可能會有封城及其他種種的限制措施,

也因為身為外國留學生,在當地的社交生活本來就沒有那麼豐富、

也很習慣透過網路跟在台灣的朋友連繫,

所以其實最初並不會感覺太難適應。

 

到了後期,主要遇到的問題是在家工作的效率越來越低,

不過這應該不只是外國留學生如此,是大家共同面臨的困難,

而且博士生的工作收入沒有受到影響,

我又很幸運沒有野外或是實驗室的工作被打斷或取消,

所以受到的衝擊真的比較輕微。

 

Q:除了線上課程外,學校是否有其它特殊的上課方式?

我們博士班已經很少有課程要上;

大學的因應方式是大部分轉為線上課程,

除了一些無法線上進行的實驗課改為人數較少的小班教學。

 

中小學的情況較為複雜,

要維持開放或是要關閉也是從一開始就有許多的爭論,

政策調整過很多次但我沒有那麼熟悉細節

(中小學生在家教學的效果較差,老師較不少掌握學生情況,

而且家長不論是去工作場所或是在家上班都會有照顧孩子和工作兩頭燒的壓力)。

 

Q:身邊是否有聽到排華的情況?如果有你會怎麼處理?

對於亞洲人/亞裔的排擠、敵意或另眼看待,在我所居住的城市並不常見,

但是有聽過住別的城市的朋友有過多次經驗。

 

我個人遇上的情況主要有幾類:

一、朋友開無惡意但是缺乏敏感性、會讓人感覺不舒服的玩笑(年輕一輩的朋友基本上不會)。

 

二、路上被不認識的人喊「尼浩」—但這也不一定出於惡意,

有些人真的只是較少接觸亞洲人的經驗,

因為好奇用他們唯一所知的方式嘗試拉近距離。

 

三、攀談傳教的耶和華見證人—我一直懷疑他們有刻意專門挑比較不會擺臭臉、不好意思拒絕的亞洲人接近。

 

真正感受到明確惡意的經驗只有三次;

如果是跟在路上擦身而過的人發生的事件,通常沒有什麼反應的時間與機會,

但如果是在某個場所真的發生衝突,通常也只能冷靜地反唇相譏一兩句之後無視對方

(在情緒激動加上語言的限制下,也不容易、不適合有更進一步的回擊。)

 

Q:你最想念臺灣什麼?

喀飛、花椒、在花蓮鄉下的爸媽和家裡的菜園貓狗、花蓮的山水,還有食物;

特別是牛肉麵、蚵仔煎、熱炒鱔魚意麵、肉圓、麵線、牛肉湯、餡餅、胡椒餅~~

各種海鮮、乳酸飲料、奶茶、米漿⋯⋯XD

———–以下是私密話題———–

Q:你的第一次?(可以是情感啟蒙或是任何害羞的第一次…)

我是在高中的時候第一次跟朋友互相出櫃為雙性戀(但是是維持朋友關係)

上了大學才談了第一段感情,也是跟他發生第一次關係,

永遠記得當時我放的背景音樂是後搖樂團 Explosions in the Sky – Those Who Tell the Truth Shall Die, Those Who Tell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