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 Das Kino波電影由作者授權台灣同志茲尋熱線協會爽歪歪網站轉載,感謝作者!)
作者:影評人波昂刺刺
即便如今已能藥物控制,
愛滋的汙名,依然存在社會之中
前言
2015年1月20日,立院三讀通過「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外籍感染者終於能夠留在台灣,不用再被驅離。
但是,台灣國內對於愛滋的汙名、恐懼依舊存在著。許多恐同團體,仍然將同志與散播愛滋病劃上等號。
所以,今天特別撰寫愛滋專題,簡單挑選幾部較為人知的電影,就是企圖打破錯誤的恐懼,讓更多人,看見「正確的事實」。
早期香港電影
在這邊,由於類似電影眾多,鄙人僅以《整人專家》與《赤裸羔羊2性追緝令》(原名為香港奇案之強姦)來舉例。在過去的年代,愛滋病被塑造成世紀黑死病,所以,許許多多的電影引用並且剝削。雖然在娛樂效果上,十分警世、逗趣、真實,卻也使得錯誤的污名歧視烙印在觀眾心中。
《整人專家》,周星馳在劇中餐廳吃飯一幕,假裝掉出「愛滋病」一書,令邱淑貞以為其是「大陸1001個愛滋病患者」,並說自己得了愛滋病才同性戀,還嚇唬邱說口水飛沫、空氣、同張椅子會傳染,最後還親臉頰一吻,搞得邱崩潰大叫跑開開。
《赤裸羔羊2性追緝令》則是在故事開始姊妹淘聊天部分就說有一女子感染愛滋。而最後邱若男對決魔王鄭浩南,女不敵男,慘遭無套強姦。結果燈一亮,被插的竟是感染者女子而非邱若男,牆壁上更寫的「歡迎加入愛滋會」,令人覺得其惡有惡報。
雖然電影本身創作言論自由不該干涉,但在多數人不了解愛滋病傳染途徑的現代(更別說當時了),懵懂無知的觀眾就會這麼天真地相信電影中的傳染途徑,或是覺得跟感染者無套打炮就必會感染。這反而使原本不是很清楚的觀眾,相信了錯誤資訊。(就好像台灣連續劇懶得考究)
令人難忘的周星馳演出,《整人專家》
邱若男! 《赤裸羔羊2性追緝令》(其實跟赤裸羔羊根本沒關係)
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夜訪吸血鬼》為1994年上映電影,講述19世紀生活在新奧爾良的頹廢吸血鬼故事。由於集結了好萊塢三代帥哥湯姆•克魯斯、布萊德•彼特、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本片話題十足。
吸血鬼向來與同志隱喻存在一個沒明說但大家都知道得關係,像是:見不得光黑暗行動,彷彿同志卸下異性戀外裝的生活。這樣的形象表達了美國文化對於男同志的隱密慾望與恐懼;而吸血鬼的血液詛咒,則象徵HIV病毒的血液傳染(然後感染後外表沒有改變);詛咒的身分則是同志與感染者的污名。
另外,2014年金馬影展放映的《吸血鬼家庭屍篇》,有出現吸血鬼向摯友坦承,彷彿暗喻著感染者出櫃。
而由於《夜訪吸血鬼》相關的文本討論,十分繁多,在此僅先點出其與AIDS的隱喻,不贅述。
平常我只給裘莉吸…
費城│Philadelphia
《費城》為1994年電影,講述一名律師安迪原本工作出色受到提拔,但因為其感染者、同志身分被發現而遭到解職。為了其尊嚴、權力,在無人幫忙狀況下,安迪仍然打算獨自對抗官司訴訟。而一名律師喬,看見安迪的努力,決定出手相助。值得一提是,湯姆漢克憑藉此片獲得奧斯卡獎影帝。
《費城》並非第一部正面描寫愛滋病的電影,早在1990年的《長期伴侶》(NLongtime Companion)就描述了80年代感染者相異伴侶的故事。但《費城》中感染者運用法律維護自己權益,同志不再逃避社會現實的態度,被視為向感染者汙名宣戰。《費城》透過影像,讓觀眾了解,愛滋感染者必須等同一般病人對待,不該歧視!
唉呦~這次影帝就給我拿惹~
告白│confession
《告白》為2010年電影,由湊佳苗作品改編,雖然而後《贖罪》、《為了N》、《往往復書簡》、《白雪公主殺人事件》..等,都陸續被搬上電視劇、電影銀幕,但由於中島哲也魅力地場面調度、冷調影像風格配合湊佳苗式殘酷劇情,《告白》仍然是其最著名的改編作品。《告白》最初的故事劇情在講述,一名女老師為了報復班上兩位國中男同學,而在其飲用牛奶中,參雜愛滋血液。
湊佳苗刻意利用目前無治癒方法的愛滋病,製造驚悚敘事。而後劇情進行中,雖然角色隨口台詞有說到,這樣的途徑根本不會造成感染。但角色崩潰抓狂的畫面,依舊讓看過的閱聽眾難以忘懷。
你可能根本覺得《告白》跟愛滋有點太遠,但根據鄙人的演講經驗,在學校宣講問這樣途徑會不會感染,還滿多學生舉手的,證明了,電影的影響無遠弗屆呀
看完這部電影感想是,還是別生小孩好了
血熱之心│Normal Heart
《血熱之心》為改編舞台劇的HBO電視電影。這部歷史悠久劇本,為拉里•克萊默1985年根據真實經歷創造的傳記作品,曾獲東尼獎。本片記述著1981年至1984年愛滋病於紐約初期爆發情況,當時同志戀人、同志團體們為己身權益對抗社會、政府。
本片極度虐心、真實、煽情,完美地捕捉觀眾情感。那個年代,是石牆事件、性革命剛結束,同志終於浮上檯面的時期。然而,愛滋病席捲狂襲,破壞了這好不容易建立的小小人權。在片中,你將會看到HIV患者如何被殘忍對待,門診不收、修理工拒絕進入病房、不准家屬碰觸遺體直接當作丟入黑色塑膠袋視為垃圾、群眾到機構抗議。
透過演員精湛演技、刻意減重詮釋,這些歧視大辣辣地衝擊閱聽眾感官視覺。
諷刺的是,在醫療發達的台灣現今社會中,因為反同團體、媒體錯誤渲染之下,這樣歧視即便過了三十年,依舊可見。連這點人權都無法尊重,台灣的教育究竟怎麼了呢?透過本片你將會徹底省思。
另外,《血熱之心》也非全然同志角色的歷史傳記片,編劇刻意安排一名患有小兒麻痺的醫療研究者、主角的異性戀律師哥哥作為旁觀對比,凸顯出對於疾病、性傾向的不同視角。
除了社會歧視議題主軸,《血熱之心》更夾雜了社運團體的意見分歧衝突、當代性別文化、政府漠視、生離死別愛戀,使得這部改編戲劇的電影面相豐富。在渲染力極強的劇情編寫、人物情感交織、激烈的抗爭場面揉雜之下,本片極度精彩,堪稱史詩鉅作。
幫我把床下的假屌藏好… 不要給我媽媽找到..咳…
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
《藥命俱樂部》講述一名愛滋感染者伍羅夫被檢測出來,其免疫系統已遭受破壞,壽命只剩下30天。在那沒有雞尾酒療法的年代,這毫無疑問地,是在宣判死亡倒數。之後,為了活命其拼命尋找解藥,並打聽到藥廠正在實驗新藥AZT,它能夠抑制病毒。他調到了藥,服用後卻發現了,AZT不如想像中地神奇。而後他開始從墨西哥調藥,用其覺得「對」的方式,幫助感染者,並且對抗藥廠與政府。
本片在第86屆奧斯卡風光入圍六大獎項,除了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外,主角馬修•麥康納得到影帝,扮演跨性別的加爾德•勒托得到最佳男配角。
最與眾不同的是,本片利用異性戀視角講述感染者心境,不像多數涉及愛滋的電影皆是同志(而且都是男同志)。
加爾德•勒托更在得獎時發感言:「…最後這個獎更是為了那3600萬名曾為了 AIDS 奮戰的你們;為了那些『只因你是誰』或『你的所愛』而感受到絲毫一絲社會不公平對待的你們,這個小金人獻給你們,你們是我今天站在這裡的原因,我與你們同在!」
而由《藥命俱樂部》之前已寫文詳述,在此不多談,有興趣請點:
http://bernd97.pixnet.net/blog/post/174102285
姊美成這樣能不得獎嗎 尼縮縮呀
瘟疫求生指南│How to Survive a Plague
《瘟疫求生指南》曾入圍第85屆奧斯卡獎最佳紀錄長片。本片曾於第一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放映。其劇情可以說是延續《藥命俱樂部》,講述藥廠研發的AZT,當時美國過半的感染者無法適用。但政府的漠視,使得愛滋藥物怠於研發。為了對抗這樣的不公,一群有志青年成立了愛滋平權聯盟(ACT UP)與治療行動小組(TAG),走上街頭,抗爭求生存!
而由《瘟疫求生指南》之前已寫文詳述,在此也不多談,有興趣請點:
http://bernd97.pixnet.net/blog/post/186972162
小心被秋後算帳的遊行~
愛,不難│For Love, We Can
《愛,不難》是一部愛滋公益短片,由香港紅絲帶中心主辦、香港同志影展協會協辦、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製作。雖號稱是部公益短片,但其實《愛,不難》講述許多議題,像是出櫃兒子與母親的相處、感染者相異伴侶、受篩者的慮病。難得是,將篩檢過程於影片中呈現。
雖然個人認為,這部電影過於參雜某程度的公衛觀點,彷彿提醒世人篩檢棒篩檢好篩檢篩檢呱呱叫有些白眼,更把某角色塑造地太過帥氣完美沒脾氣;但簡單的吉他和弦、切中命要而非小情小愛的社群議題,依舊奪走目光,讓我乖乖地,看完整齣短片。
此外,別於上述電影的歧視、驚悚化或是講述愛滋爆發時期的艱難。《愛,不難》呈現出一種感染者現在面對的議題,如何告知伴侶。這是讓鄙人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
《愛,不難》的官方,有將「完整影片」放上Youtube,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嘿:
http://youtu.be/t7GVerR1rHk
好粉紅,不舔嗎
交到這種天菜逼,你還擺啥臭臉,你不吃,媽媽來吃!!
短片集:為愛啟程│HIV Shorts
第一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曾經將四則愛滋短片集結放映。這四個短片,最與其它愛滋電影迥異的是,它處於現代,深鑿刻劃出目前感染者將會遭遇的議題,像是在生活中突現自己感染、感染者能否繼續交友、知道自己是陽性的心情調適、如何告知伴侶…等等。
雖然它非常生活,不像《血熱之心》、《藥命俱樂部》那般有實力派演員、金獎團隊加持,但卻是最能呈現出感染者真實樣態的影片。這點令我非常讚賞~
關於四部短片的介紹請連至酷兒影展官網觀賞:http://ppt.cc/yvUD
看完上述的愛滋電影介紹,接下來的文字,是我描寫一些愛滋歷史的性別觀點:
同志的崛起與再度面臨困境
在石牆事件後,同志的抗爭運動就日益增加,伴隨當時的「性革命」相輔,各式各樣的男女同志團體、組織、機構紛紛成立。美國精神病學會更在1974年將同性戀是一種精神疾病,正式剔除!同志們終於在歷史中得到空前的勝利!
而後男女同志的平權運動,開始展開分野,各自擁有專屬的次文化。原以為,同志平權就此一帆風順,沒想到在80年代,一場相關連的事件,促使男女同志社群再度集結抗爭,那正是「愛滋病」與「基督教思想」。
這兩件事是相互影響的,因為當時基本教義派的基督教思想將愛滋病視為對同性戀者的一種天譴,(台灣的呂前副總統也說過類似的話呢~),他們在愛滋病爆發初期積極的阻止相關政府部門採取任何有效手段與措施,所以呢美國總統就不聽不聞不見,導致愛滋病研究資金缺乏補助,更無從推廣公衛教育。…